第416章 我们总是像个孩子(第2/3页)

怎么才实用?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修正理论。只是说起实践,许多人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但真正去实践,并且能够跟理论联系起来的,少之又少。用实践修正理论,就可以称得上凤毛麟角了。大多数人,理论说得头头是道,面对实践茫然无知。

这个时候,文明就像个孩子。说起自己学过的,就兴奋得举起手,大声道:“我学过!”当实际跟学过的不一样,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总是有人说,历史上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甚至还有日本、意大利,这么多列强,答案就在那里,抄还不会吗!抄能抄会啊?全世界除了朝鲜哪个国家抄会了?不要强调客观条件。不可能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有合格的客观条件。

文明是可以抄的吗?文明需要学习,广泛地学习,但抄不来的。想抄,就浑身是孩子气。

中国从泥泞中站起身来,一步一步地走上前,跟教员密不可分。在后人看来,教员天降人物,必然到处都受欢迎。其思想有后世的地位,说服一个人还不简单?但实际上,一直到长征前,教员并没有说服几个人相信自己。那时掌权的总理,同样不赞同教员。

王宵猎非常清楚,自己没有现在的地位,没几个人听自己说道理。一定要说,还会惹人耻笑。甚至如果不是一开始就是一支队伍的首领,连现在的地位都很难。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你说的是真理,怎么会说服不了别人?真理不是武功秘籍,你得到了就一下子天下无敌,人人拜服。实际上能称得上真理的,基本都要跟实际结合在一起,一边总结理论,一边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真理是否正确,用实践修改真理。路走过去了,才知道那是真理。

这样的真理,怎么会有人相信你?你说出来,就有人不屑一顾。人家英国怎么怎么样,人家美国怎么怎么样,人家日本怎么怎么样,怎么到你这么麻烦?一个不好,还会引起别人耻笑。

没有办法,当上升到文明的高度,人类就是这么孩子气。相处得多了,还会有人耍脾气。什么都是你说的对,我说的都不对,难道你天生聪明?

王宵猎不想说哪个人笨,哪个人聪明,因为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人应该认识到,在思想上人类有多么幼稚,应该快快长大。长大之后,像个大人那样思考问题。

什么是长大?不再被既有的理论束缚,也不会天马行空胡思乱想。明白知道,理论不是天然正确而成为理论,而是用来指导实践。当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不必热火朝天地讨论理论是不是错了,而是根据实践对理论进行必要的修改。指导实践是核心,而不是争论哪个理论正确。

大多数人,接触到一些新理论,新名词,新概念,不会仔细思考这些理论、名词、概念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具体意义。而是喜欢不时的冒出这些名词和概念出来,显得自己见多识广。

前世有一个纳税人的名词流行很广,经常有一些自觉知识广博的人,或者自觉自己能够监督政府有独立人格的人,冒出这个词来。说你们这样做,怎么对得起纳税人?甚至有一些官员也这样说,显得自己有文化,接地气。

欧洲国家,特别是英美国家,大量的国家制度和历史传统来自历史上欧洲的商业城镇。这样的城镇的市政机构,有时甚至是军队,是由商人纳税养的。我交钱养你们,当然有特别的权力。后世西方流行这个词,跟他们的历史传统和国家制度有关。中国既没有这样的历史传统,也没有这样的政治基础,政府凭什么为纳税人负责。纳税是义务。

在文明上,我们总是这么孩子气,不愿意像个大人认真思考问题,踏实去做事情。嘴里经常冒出来一些别人没听过的名词,不是这名词多有文化,只为了显得自己特别有文化。

王宵猎清晰地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地位,只要坚持既定的路线,踏踏实实做下去,不会遇到特别难过去的坎了。十二万大军练成,虽然不能说纵横天下,足以保一方平安了。十万金军,足以攻破开封府了。守自己这十几个州,应该足够。

对理论和实践有清楚的认识有什么用?当年苏区,基本没有人相信教员,校长差一点就把红军灭了。当到了陕北,教员巩固了地位,十几年的时间就席卷天下,把校长赶到小岛上去了。

这种差距,王宵猎想不出更好的比喻,觉得就是孩子和大人的区别。

当教员远去,就有人出来,觉得自己比教员聪明。他们会告诉你,做事要有权术,要懂得用利益拉拢人心,要有自己的班底,诸般种种。他们还会给你分析帝王权术,说教员看了十七遍《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