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编制(第2/3页)

见众人不再问,王宵猎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统制共辖三千人左右,称其为团。隋唐的时候都编有团这一级,只是人数较少。到我们这里,团的人数增加,地位增加。五团为一师,五师为一军,就是我们镇抚使司的军队了。团的下面,五百人为一营,一百人为一都,约十人为一队——”

李彦仙不由皱起眉头:“现在朝廷大军,一队数百人,人数可是不少。”

王宵猎道:“朝廷只是三级,我们是六级,不能够比的。基本上,十人一队,十队一都,都以上则是五五制,直到军。全军如此,实行整编。”

汪若海道:“如此一都百人,一营五百人,一团两千五百人——”

王宵猎连连摆手:“不能这样算的。我说的只是大概,人数没有定死。具体多少人,要根据最基本的军阵多少人,向上要多少指挥,要多少侦骑,多少辎重,及其他人员,才能把人数算出来的。还有骑兵配到哪一级,炮兵到哪一级,有多少人,都各不同。也就是说,各军配置不同,人数也不同。”

汪若海点了点头,心中有些明白了。王宵猎的整编,与以前宋朝军队不同,不再那么随便。而是根据战场实际,打仗行军的条件,计算出人数来。从道理上讲,这次整编与熙宁年间行将兵法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只是有不同的原则,不同的实际情况,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整编军队,是王宵猎想了许久的事情。只是不打仗,对军事实际不清楚,此事无法进行。不管是依这个时代,还是凭记忆中的前世,照猫画虎是不行的。

把军队的编制讲清楚,王宵猎又道:“我们军中,与以前相比军官会增加很多。依我估计,士卒与军官的比例,大约一比五。营以下的不谈了,在团及以上设司令部。司令部的人员,大约是七个人。以团一级为例。长官是统制,另设一都监与统制同为长官。统制指挥作战,都监则负责军功、军法及军中钱粮等事。直接点说,都监主要是对内。要让士卒自觉遵守命,不要有烦心事,能战,还要敢战!战时则与统制一起指挥,同样是长官。”

汪若海试着问道:“依镇抚所说,这不就是从前的监军?”

王宵猎点头:“不错,就是从监军变来。不过这个监军不是从上级临时派下来的,而是军队中的一级正常编制。最好能做到统制能做都监,都监能做统制,文武全能。初期吗,我们一步一步来。”

中国从先秦时的军队中就设监军,当然不是没来由。宋朝的武将官职中,像钤辖、都监等官职本来就是监军,只是随着时间演变,渐渐成了统兵官。

王宵猎设双主官,当然与以前的监军不同。监军是上级,甚至是皇帝派来,权威极重,慢慢侵夺指挥官的权力。设立双主官,只是分工不同,一起对上负责。

设立监军,王宵猎犹豫了很久。监军这个位置,历史上的非议极多,很多败仗都与他们有关。军中设监军很容易引起指挥官反感,觉得是来监视的。有这么多坏处,历朝还是要设,这就说明,这个职位有其存在的意义。

王宵猎道:“这一个职务,都一级为军使,营一级为监押,团一级为都监,师一级为钤辖。与统兵官都头、指挥使、统制、都统制一起,为军中的双主官。他们的决定,一般来说要经过司令部。这就是司令部存在的意义。军队不再是由统兵官一个人指挥,而是由司令部一起指挥。”

对于司令部,王宵猎讲过许多次。陈与义等人都是似懂非懂,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到现在,众人终于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虽然不能够十分理解,但大致明白。

王宵猎道:“除了双主官,团级司令部的第三人是副统制。一般来说,我现在计划的,是副统制兼中军营指挥使,同时兼提举一行事务。也就是说,如果战场上统制不幸战殁了,接替其统制位置的是副统制,而不是都监。这叫指挥序列,职务顺位。”

汪若海点了点头,看了看李彦仙。现在王宵猎军中,李彦仙是中军都统制,兼提举一行事务,就是王宵猎说的副长官,也就是副镇抚使了。镇抚使有很大的独立性,当然不会再设监军。

见众人没有说话。王宵猎又道:“副统制之下,是参谋官,主管军中训练、作战等事务。参谋官之下,则是左统领和右统领。除了司令部事务,左统领兼管前、左两营,右统领兼管右、后两营事务。这只是分工不同,左、右统领是团司令部官员,绝不是两营的统兵官,不能搞混!”

其余几人互相看了看,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角色。现在房间里的,王宵猎是镇抚使,同时是统兵官和监军。李彦仙是副职,汪若海是参谋官,邵凌和牛皋两人则是分管前后左右军的。说的是团司令部,其实王宵猎也把镇抚使司几个主官的职责讲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