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记史(第2/3页)

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依然没有为前面的朝代修官史。可以说,没有确定官方态度。也可以说,历史的传统对新中国来说没有约束力。看官修《清史》就可以看出,态度非常纠结。

史官是中国古典文人的一部分,地位非常重要。这个重要地位,与其他文人不同,与后世的文人更有天差地远的区别。后世的文人,从思想倾向上,更类似于古人的村秀才。如平时自视甚高,喜欢评论国家大政,评点政治人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比如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教师,公共知识分子,等等。

比如一个地方的一位酒店的老板娘,因为狗的事情与人发生了争吵,说别人的孩子没有自己的狗值钱。说可以把别人弄死,无非发钱。闹得沸沸扬扬。

事情本身不奇怪,这种人什么时候都有,什么地方都可能发生。重要的,是社会的态度,是官方的态度。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社会的态度非常明确,官方暂时还是中立。

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各式的著名人物都参加进来。一个著名的主持人李小萌的发言非常有代表性。发言是短视频,很短,内容也没有什么值得评价的。无非是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对新媒体短视频提出委婉的批评,态度也非常平和。最关键的是后面,说由于新媒体让新闻迅速地在社会发酵,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这个视频是经过剪辑加工的,并不能真正反映事实的全部。正规新闻从业者,需要时间对事件调查,无法与短视频相比。而由于这场风波,对酒楼的员工造成的损失,却没人负责。

这里面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要调查事实,二是无人对员的损失负责。书写事实是史官的优良传统,是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但却不是新闻从业者的传统。事实告诉我们,新闻从业者的事实,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经过加工的。更重要的是后一点,对酒店员工的影响,主持人充满人文关怀。

关心对酒店员工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时期新闻从业者本能上的反应。实际上,很难用一个词来说明这种感觉,只好用个反应。关心员工,说明了自己的博爱情怀。着重是对员工的影响,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认同。但问题是,这事情跟酒店员工的关系大吗?所有的谴责,难道不是针对老板和老板娘?受到损失的,难道不是老板和老板娘?难道酒店不开业就能不给员工发工资了?酒店倒闭了,这些员工从此就长不到工作了?不管是从社会现实,还是从国家法律,这些事情都是不允许发生的。至于老板,这些新闻从业者,到了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关心老板。或者说他们有意把矛盾从老板身的身上移开。

这样的反应,是新闻从业者的本能,并不能说是这个主持人的问题。同样的事情,已经见过了太多太多次。这些新闻从业者,总能从事情中嗅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为什么说这些人的意识形态,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些像古代的村秀才?因为村秀才没有权力,没有意识形态,又识文断字,有时还见多识广,对事情有一定的思考。如果财主给他们饭吃,他们便经常说财主是个大善人。如果财主不理不睬,他们就会说为富不仁。对事情没有深刻思考,又特别喜欢对事情发表评论。还有重要一点,他们特别受百姓欢迎,甚至得到信任。

比如对开国伟人的评价。这些人最喜欢说的,是伟人有帝王思想,独断专行,比较土气,对世界没有清醒的认识。然后又有一些崇拜伟人的,喜欢说伟人有驶人之术,能观大局,对事情有独特的认识。从根本上,离不开对古代的帝王将相的认识与评判。

如果稍微了解一下第一代领代人的事迹,就应该发现,他们大多是有坚定的信仰的。对这个信仰他们坚持一生,至死不渝。他们的很多决定,很多选择,很多行动,其实都跟他们的信仰与认识有关。只有村秀才,对信仰是个什么东西根本就没有认识,才会高谈阔论评点江山。

意识形态,国家政治,归根结底是对人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国家的认识。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本家与工人,财富生产分配与剥削,诸般种种,都从属于认识之下。而其中最根本的,是对于人性的认识。

古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对于人性,中国很早就进了探索,形成了理论。传统上的中国当然不只认为人性本善,还有人性本恶,人性本朴,多种多样。生发出来,又有了性与情的讨论。这不是人文研究,这关系着政治理论。

对于第一代领导人来说,讨论的关键则是人性是一元的还是二元的,还是多元的。如果人性是一元社会性的,中国初建国时的很多政策就可以理解了。家庭社会化,经济公有化,深刻批判思想的运动,诸般种种,都与这种认识相适应。如果人性是二元的,则要有自留地,要允许一定的私营经济,人的收入要拉开,等级要分清,也就有了理论根据。社会主义的社会二字,不是完全没有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