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4页)

阿姒非但不感激,对他原本“虚伪、有城府”的印象中,又添了一条“圆滑”。

看来真如九哥所说,晏氏似乎的确更偏向于同殷氏联姻。

她得另寻法子了。

至少让殷氏误以为晏书珩无意联姻。

众人把酒言欢时,阿姒却垂着睫,苦想着如何在最后十日里让殷氏子弟“知难而退”,本以为这契机要苦思一番才寻到,不料宴中,便让她逮着机会。

.

席间阿姒饮了两杯酒,脸上微热,便想出去吹吹凉风。

刚到廊下,便见到一殷氏侍婢给晏氏的侍婢塞了些东西,央道:“我们女郎有要事欲和长公子相议,不知可否劳烦姐姐通传,让长公子前去桃林一叙?”

见有好处拿,侍婢自然答应。

廊柱后。阿姒无奈耸肩。

她理了理披帛,低着头故作茫然地朝桃林走去。周遭灯火通明,将桃林照得恍若黄昏,平添几分暧昧。

阿姒选了株在林中看不真切、但从桃林外走来一眼便能看到的桃树。

她蹲坐在地,倚着桃树发呆。

本只是想摆出个黯然神伤的假象,可透过熟络桃枝,望见天际一轮满月时,阿姒蓦地想起姑母凤冠上的明珠,想起阿姐那莹润温柔的瞳仁。

她和阿姐自幼丧母。

姑母是头一个让她想到娘亲的人。

而阿姐,则应了那句长姐如母,弥补了阿姒没有娘亲照顾的缺憾。

可她们都不在了。

如今姑母的凤冠和步摇戴在了那位殷皇后发间,姑母寄予厚望的太子表兄被殷氏的皇子夺去圣恩。

阿姐也间接因殷氏殒身。

若说那打算和晏氏联姻的殷氏女郎是无辜受家族牵连惹了她的怨气,那阿姐呢?

阿姐何尝不无辜?

微风吹来,枝头桃花纷纷扬扬,阿姒仰着脸,柔软花瓣落在她面上,像极了阿姐温柔的手。

阿姒眼睛一酸。

阿姐最喜欢桃花。

音容笑貌,言犹在耳。想到葬身火海、尸骨无存的阿姐,阿姒甚至忘了蹲守此处的目的,抱膝缩成一团。

待跟前如愿停下那片玉白袍角时,她裙上膝头处已被晕湿。

青年虽蹲下身,但依旧比抱膝而坐的阿姒高出许多,他身形像坐小山般,但声音却似询问孩子般温柔。

“为何一个人在此哭泣,可是他们又欺负你了?”

阿姒摇摇头。

她的鼻子有些不通畅,发出的声音也带着鼻音,瓮声瓮气的。

“没人欺负我,我只是……”

阿姒说不清此时的委屈是刻意放大过后的成果,还是真情流露。

她低道:“我只是想我阿娘了……”

闻言,晏书珩一怔,他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

这圆滑的人也有嘴笨时。

但阿姒顾不上为他的动容而窃喜,这句话像打开了什么闸口。

姑母温柔包容的笑容,阿姐犹在耳边的那句“我们阿姒是世上最漂亮的女郎”……这些像洪水涌入心里,又从眼角涌出,阿姒不愿让自己讨厌的人看到她哭,可为了达成目的,又不得不哭。

她便低下头,脸埋在膝头,像只伤了心的鸵鸟把头埋入沙子里,颤着肩头哭得无声无息,膝处的裙摆很快被浸湿了。

头顶覆上一只大手,拇指在她柔软的发间轻轻摩挲。

她抬头,怔怔看着他。

“怎么了?”晏书珩低头与她对视着,察觉她眼中的异样,面上满是关切。

阿姒仍盯着他的眸子。

她只是这般看着他,安静地流着泪,却半晌不说话。

青年亦未再开口。

直到余光瞧见晏书珩身后几丈开外处依稀现出一道摇曳的裙摆时,阿姒才委屈道:“大哥哥,你、你……能不能抱抱我,就像我阿娘那样,你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很温柔,和我阿娘很像。”

发顶的大手顿了顿。

他迟迟未动,阿姒还以为自己要失败时,眼前忽地压过来一片昏暗,俄而一股清冽的竹香气息从头顶和身前裹住阿姒,后背亦轻覆上一只大手。

晏书珩半跪在阿姒跟前,他轻轻靠了过来,但很君子地并不紧贴着,像兄长轻拥妹妹般,宽阔的肩头盾牌般挡在她身前。

他的下颌将将搁在阿姒发顶,将触未触的,宽厚的手掌则在她背后轻拍。

“好孩子,都会过去的。

“下次若殷氏的人再欺负你,尽管告诉大哥哥,大哥哥替你出头。”

那一刹,阿姒是真的有一星半点的内疚,可透过晏书珩衣袍的间隙,她看到殷氏女郎一步步翩然靠近的裙摆。

阿姒像个不知事的孩子遇着撑腰的人,伸出手轻轻环住他腰身。

晏书珩身形微滞。

但他很快放松下来,在她后背拍了拍,掌心温度和无言的安慰透过春衫渗入她身上。

阿姒越发环紧了,很过分地在他肩头蹭了蹭眼泪,感激涕零地小声道:“大哥哥,你真好,和我阿娘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