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想通

李跃道:“不必急于一时,先等等后方粮草和攻城器械,让将士们缓口气,顺便巩固后方。”

占领长江上游,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了水运。

后勤补给可以直接从樊城顺江而下,运抵前线,等于是将梁国的国力顺着长江倾泻而下,一座柴桑城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

“桓秘与叔父相厚,臣或可劝降之!”谢玄拱手道。

“你是说入城劝降?”李跃看了他一眼,不是怀疑他倒戈,而是担心他的安危。

桓秘不是别人,是桓温的亲弟弟。

“陛下若是不放心,臣孤身入城。”谢玄先挑破了这层窗户纸,不过误解李跃的意思。

“幼度莫要忘了,你姊现为贵人,算起来,你也是朕的妻弟,兵凶战为,你身份敏感,容易遭人之忌,不宜入城,可书信一封,让别人送进去。”

谢玄的确有才干,关键年纪也不大,潜力巨大。

若能为大梁所用,日后又是一方帅才。

“谢陛下关怀,然桓秘此人一向光明磊落,定不会害臣,一封书信,难见诚意,唯有臣亲自入城,方可劝其归降,陛下有所不知,桓秘一向与桓温、桓冲不和,被排挤在外,桓温称帝,诸兄弟皆封亲王,唯独桓秘领庐陵郡公。”谢玄一脸的坚持。

“还有这等事?”

李跃话一出口,又觉得太寻常不过了,慕容家的几兄弟杀的死去活来,八王之乱,不就是司马家的几个兄弟叔侄在那儿自相残杀吗?

士族内部也是一团乱麻。

谢玄道:“如今天下大势已明,长江已破,东南残壁安能抵挡大梁?前者桓豁亦降。”

“既然如此,试一试倒也无妨。”李跃点头同意了。

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柴桑最好。

李跃是大梁皇帝,最好站在光明之下,至于那些见不得光的事,让其他人代劳。

谢玄领命而去,孤身入城。

“谢将军定是想通了。”卢青低声道。

李跃也为谢玄如此配合而稍感惊讶,仿佛不怕谢安难堪似的。

不过谢玄的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李跃,当初桓豁毫无顾忌的投降,似乎是得到了桓温的默许。

现在谢玄归降大梁,焉知不是谢安点头的?

就像谢安送谢道韫入宫一样,伏笔早就埋了好。

谢家最出色的子弟,首推谢玄,以他的才干,在梁国肯定不会被埋没了,李跃的口号就是人尽其用,谢安这是投自己所好。

即便江东覆灭,谢家非但能延续,甚至还有光大的可能。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早就是他们的常规操作。

“老狐狸好算计!”李跃轻笑一声,谢安为了谢家也算殚精竭虑了。

桓秘既然跟谢安交情不错,应该不会为难谢玄。

“陛下?”卢青疑惑道。

“没什么,这段时日多关注会稽郡的消息。”

“唯!”

谢玄这一去就是三天,没有任何消息传回。

攻城器械已经陆陆续续运来,随行的还有两万民夫,李跃让他们采集砲石,作两手准备。

“柴桑胆敢抵抗王师,当屠城以震慑江东!”张蚝红着眼道。

“胡言乱语,一旦屠城,此举与胡人何异?必激起江东同仇敌忾之心。”李跃叱责道。

当年曹操屠徐州,徐泗豪杰不是南下投吴,便是逃奔荆州,其中还出了一个诸葛亮。

李跃个人觉得,曹魏始终不能一统天下,受人诟病,就是与此有关。

司马家的教训,缺德事还是少做一些。

在柴桑休整一番也不错,等待马顾沈劲海军的消息。

如今已是深秋,那边也快出手了。

桓秘应该知道杀谢玄的后果,不仅李跃饶不了他,谢安也不会放过他。

大军遂暂时在柴桑休整。

直到半个月后,东边传来两个消息,其一,太子李俭率五万黑云军南下合肥,加大对濡须的攻势。

其二,海军已经出发,两万大军,五百多艘海船浩浩荡荡南下。

会稽豪强收到消息,也在厉兵秣马,准备反攻建康。

现在看起来,不是他们太慢,而是自己这边进展太快了。

两个多月,就攻破了长江防线,还顺江而下,拔掉了武昌,直抵江东。

李俭的五万黑云军南下,桓温顿时如临大敌,不得不率军北上,支援濡须。

桓温动了,李跃自然也要跟着动,给桓秘一些压力,“让他们见识见识新式投石车的威力。”

“领命!”刘牢之持令旗而去。

张蚝撇了撇嘴,卢青道:“陛下所创投石车,已非前代之物,不如另取一名。”

这倒是提醒了李跃,新武器就应该有个新名字。

投石车一听就没有震慑力。

但一时片刻间,李跃想不到什么好名字,斜了身边的张蚝一眼,“张将军,你觉得此物该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