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李舜臣聚义梁山泊(第2/3页)

只要没有人带头,这些流民始终闹不出太大的声势来。

这些流民好不容易在梁山有了立锥之地,自然不愿意再下山。

李舜臣看了看四周,他当然不可能接受大明官府的诏安,这次开会不过是试探流民头目的意见。

他立刻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将那郓城县的县吏带上来!”

被派上梁山的县吏姓黄,他是郓城县兵房的书吏,蔡知县需要有人上梁山诏安,黄书吏不幸抽中了签,带着蔡知县的诏安文书上了山。

等到了梁山,看到梁山秩序井然,守备森严,黄书吏的心更凉了。

他不是没见过聚集在一起的流民团伙,但是这些流民团伙都是普通百姓,根本不成气候。

但是梁山上这帮人,又是修建山寨,又是分田地拓荒,俨然是要在梁山上长住的样子。

等到黄书吏被人带进了聚义厅,更是双腿不停地打颤。

正坐在中央的李舜臣,虽然看起来年轻,但是眉目之间满是英气。

分坐在李舜臣左右的梁山“头目”,一个个都挺直腰板,看起来根本不像是流民,反而比济州城内的那些明廷新军还精锐。

而坐在聚义厅中的流民头目,在黄书吏进入聚义厅之后,就狠狠地盯着他,仿佛要将他食肉寝皮,黄书吏只觉得脊背发凉。

自己真是太倒霉了!这梁山上根本不是普通反贼!

黄书吏小心翼翼的对着李舜臣一拜,说道:“郓城县书吏黄坚,见过李大当家。”

李舜臣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黄书吏。

只看到李舜臣下首,一名长得很滑稽,如同猴子一样的反贼突然拍了椅子扶手站起来:

“你这官府走狗,见到我家哥哥竟然不跪!”

黄书吏吓得噗通一声跪下来,在场的流民头目都觉得解气,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黄书吏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任务,只是不停的磕头说道:“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啊!”

李舜臣瞪了一眼木下藤吉郎,这才说道:

“黄书吏起身吧。”

黄书吏小心翼翼的看了一圈,最后还是跪在地上。

李舜臣说道:“你上山是奉命来诏安的,不过弟兄们的态度你也看到了,回去禀告你们县太爷,我们梁山不接受诏安!”

黄书吏听到这话却是一喜,听这年轻头领的意思,是准备放自己下山传话。

好歹这条命是暂时保住了。

可是黄书吏又苦着脸,自己的任务就是上山诏安,如果完成不了任务,返回郓城县肯定要倒霉。

他看着李舜臣说话和气,鼓起勇气说道:“大当家的,我们县太爷是真心要诏安诸位好汉,在县里预备了粮食和土地,只要诸位下山,都能分到上好的田地!”

黄书吏这自然是信口开河了,郓城县哪里有土地分给梁山上的流民,他只是想要将李舜臣等人诓骗下山,然后埋伏在梁山边上的县衙衙役民团就能一拥而上,将李舜臣这些头目杀死,其余的流民就能驱散了。

李舜臣说道:“哼!我饶你性命,好言好语与你说,你还要诓骗我等下山,来人啊!将这奸诈小吏推出去祭旗!”

黄书吏吓得面无血色,再次开始磕头说道:“好汉爷爷饶命!好汉爷爷饶命!”

两名新军士兵押住黄书吏,李舜臣厉声问道:

“你们郓城县到底有什么打算,你一五一十的说来!”

黄书吏此时只想要活命,只好将蔡知县的布置一五一十的说出来。

在场的流民头目听完,各个都是咬牙切齿。

他们本来就因为明廷的坚壁清野政策而失去土地,一路上又被欺压,好不容易在梁山上安顿下来,堂堂大明知县竟然还准备用这么下作的手段对付他们。

这些流民头目中对明廷官府最后一丝信任也消失了,只剩下咬牙切齿的憎恨。

李舜臣突然计上心头,他对着黄书吏问道:

“你且将郓城县的布置一五一十的说出来,本当家的饶你一命!”

黄书吏刚刚犹豫了一下,又看到如狼似虎的流民头目,直接将蔡知县的布置全部说了出来。

“将他押下去!”

李舜臣将黄书吏关押起来,紧接着开始派出手下,打探梁山下郓城县的布置。

果不其然,郓城县的衙役和团练聚集在梁山下的阮家村里,由郓城县的尤县尉带领,就等着将李舜臣等人诓骗下山,就将他们一网打尽。

李舜臣将计就计,第二天直接让人下山通传,自己等人愿意接受诏安。

蔡知县听到消息大喜,让阮家村的伏兵做好准备,只等到李舜臣等人下山就扑杀他们。

李舜臣下山了,却带上了从梁山流民中挑选的百名青壮,他们直接奇袭了阮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