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共王之子围为长(第2/2页)

所以说,无论是伍举,还是李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虽然看似只是在争议一个前缀而已,但实际上,是完完全全的关系到了楚国颜面的。

而这,也正是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会玩弄的小把戏。后世所谓的“春秋笔法”也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李然之所以如此反问,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其实无非就是在给伍举下了个套。看你伍举到底是接还是不接,如果要接,你又是准备怎么去接?

因为,那便如上面所言的那般,伍举一旦有个闪失,那可就把楚国的颜面给丢干净了。

伍举显然也领会到了李然此言的深意,闻声当即扭过头来看了看李然。

“哦?……竟是子明兄啊!”

“自虢地之会,一别已是半年有余了,举竟是一时间未曾认得出来,真是惭愧,惭愧。”

“不过?若举没记错的话,当初在虢地时,子明兄当时还只是郑国行人的身份。而如今却能以行人之职,在此间论议国政了?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呐!”

其实,他哪是没认出李然来?他打从一入殿,第一眼就先认出了李然了。而他之所以这么说,其实也就是在那故意阴阳怪气的回敬李然罢了。

毕竟,李然到现在还只是区区行人。今日能站在这里,伍举虽不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这显然也是不符合礼制的。

更何况,现在他们所谈论的乃是关乎楚国国君继承人这种大事,他一个行人又凭什么插嘴?

于是。把他的这两句话直接翻译过来,再直白一点无非就是两个字:闭嘴!

虽然伍举如此说,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但无论是郑伯,还是罕虎,子产其实也都已经听出了伍举此言的无礼。

子产第一个便看不下去了,便是直言道:

“呵呵,李子明这些时日来,于我郑国乃是立有大功的。使君来得也是凑巧,就在使君进来之前,寡君还正准备是封李子明为下大夫之位呢。子明他既是我郑国的大夫,在此朝议政事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