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林墨入彭城,发兵援淮南(第3/4页)

倒是让林墨没想到的是,诸葛连弩竟然出现在战场之上。

作为穿越者,竟然在科技上被人碾压了,这可有点打脸。

也怪这两年战斗打的太顺利了,林墨其实也生出了急功心态,才把科技树的事情给放下了。

现在看来,有必要爬一爬。

来到议政厅的时候,赵云等人已经在厅内,倒是见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公子!”徐盛很激动的拱手作揖。

“你怎么来了?”林墨蹙眉问道。

“没事。”

徐盛嘿嘿一笑,“萧关那高将军看着呢,出不了问题的,听说公子回来了,我昨天夜里就赶到了彭城。”

这特么你是将军还是家臣啊,林墨无奈的笑了笑后走向了那张最熟悉不过的帅椅。

他抚摸着青铜的扶手,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坐下后,他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诸位应该都知道淮南的情况了,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

这里,分量最重的,当属陈宫和赵云了,他们没开口前,其他人自是不会说话的。

事实上,除了徐盛是实打实的挂了将军头衔,厅内站着的更多都是校尉而已。

堪用的大将现在全部都被铺开了,留不下几个人。

陈宫先行开口了,“这封信虽是急报,可是从安丰送来,最快也要七天时间,加之九江起战,斥候也可能需要绕路,此时多半已经打起来了,救援,未必来得及。

加之谯郡、泰山郡的曹军一直蠢蠢欲动,若是调萧关兵马前去,就有腹背受敌的风险。

而广陵方面,甘宁吃了逆流和逆风向的亏,败给了江东水师,就算调集兵马,也只有八千众,还没有骑兵。

等我们把兵马调齐,再赶到安丰,只怕战事都结束了。”

听起来陈宫是在说现状,而不是提出方略,可林墨明白,他是在劝自己放弃淮南三郡,最好能急令他们先退回来以图后发制人。

等了一会,不见有人表态,徐盛才站出来拱手道:“公子,不若从萧关、沛城各自抽调六千军,再加上广陵的部曲,足两万军,急行赶赴淮南,不能让孙策在这站稳脚跟了呀。”

听起来,办法不错。

这两个地方都各自有两三万军队,抽几千人出来问题也不大。

可这里头,除了涉及到防止曹军突然发难的情况外,还涉及了协同作战的问题。

一个地方的军队长期的磨合,形成了自己的默契,这一点在战场上的至关重要的。

临时东拼西凑出来的部曲,虽然不至于像当年的黄巾贼那样不堪一击,但协同上肯定会出问题。

这也是陈宫一直不愿意采用的方式。

“子龙以为如何?”赵云好像有点神游太虚,竟然没有任何反应。

“子龙?”徐盛推了他一把,赵云才反应过来,哦了一声后竟然茫然的说道:“末将附议。”

不是,你附议什么啊?

别说陈宫和徐盛了,朝夕相处的林墨都一脸懵逼,头一次见他这副模样。

罢了,天知道他在想什么,林墨看着地图,自己分析起来。

陈宫的话是直陈利弊的,现在搞不好战斗都打响了,临时组建兵马救援,粮草倒是没问题,可兵马从各方赶来后还要整备入编,前后时间没有一个月是办不到的。

之后,又要赶赴淮南,又得十五到二十天的时间。

这样算起来,最快也要四十五天,才有可能赶抵吧。

而站在江东立场,围点打援的精要就在于一个快字,他们是不会给鲁肃机会在淮南立寨后休养生息的。

哪怕用不了计,借着以逸待劳和气势上的优势,强攻也会在所不惜。

反观鲁肃那头,先跟关羽打了三场战斗,军力上肯定有疲乏状态了。

武将方面,颜良文丑当然很顶尖了,可人孙策和太史慈绝对能跟他们扳手腕。

中层呢?

安丰这头,中层武将近乎是断层的,江东有程普、韩当、吕蒙、凌统、董袭、蒋钦、陈武这些各个都是好手。

就算是林墨要去,身边还得带着赵云、徐盛,再把于禁和甘宁都召回来才行。

当然,救还是要救的,千里赶回彭城来,为的不就是这件事吗。

只是林墨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拖一拖这战局。

许久,整张后背贴着帅椅的林墨才缓缓挺起腰杆,沉声道:“先按文向所说,从沛城、萧关各抽调五千兵,再持我佩剑去广陵,着甘宁、于禁领八千步卒赶往彭城。”

陈宫点了点头,见他心意已决,没再多说什么。

徐盛倒是兴奋的一拱手,“末将奉命!”

“再者,放出风去,就说我已至彭城,五日内挥兵向西,要击退江东兵马,但愿这个消息能稳一稳前线的将士们,也让孙策能有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