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同舟共济(第2/5页)

不像他,没有软肋,无所顾忌。

“殿下是在威胁臣吗?”

詹灼邺看懂小少傅眼底的愤怒,淡淡道:“孤不会伤害你的家人,只是孤的手下发现,近日总有些来历不明之人在姜宅附近转悠,不仅如此,他们还尾随在姜夫人出城的马车后...”

姜玉竹眉心一跳,她忙抓住太子的手臂,急急问道:“臣的母亲如何了?”

她知道母亲最近总会往城外跑,姜家在城外有几处庄子,上一次姜玉竹回家时,殷氏还同她提到要将那个几个庄子转租出去,日后一家人搬到江陵吃利息钱。

詹灼邺看向抓在手臂上的素手,眸色几不可察的暗了暗,语气依旧淡淡:

“那些人已被周鹏擒住,姜夫人并不知晓发生了什么事,只当是遇到一伙山贼,碰巧被巡检司所救。”

听到母亲平安无事,姜玉竹松了口气,可一想到母亲差点儿因她遭遇危险,心中充满了不安。

看来自打她在狩猎场上救下太子性命的一刻起,大皇子和五皇子已将她视作太子一党,她渴望风轻云淡的日子,同样是一去不返。

其实她早就猜测到太子的眼疾有古怪,之所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因她清楚,知道的越多,她与太子之间牵扯的越多。

她不想要这种牵扯。

“少傅现在,愿意做孤的人吗?”

姜玉竹慢慢抬起眼,对上男子漆黑幽暗的双眸,那目光,犹若静谧夜色里蛰伏在湖畔的野兽,耐心等待着彷徨无措的猎物一步步踏进他的领域。

可...她还有选择吗?

她已知晓太子的秘密,被太子强行拉上了他的贼船,若她不管不顾跳下船,就算不被海水溺死,也会被海底潜藏的恶鲨撕成碎片。

姜玉竹扯唇一笑,看来她只能揣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继续与太子同舟共济了。

隐在袖口下的请辞书被攥成皱巴巴一团,她深吸了一口气,平心静气道:

“臣愿意,还请殿下庇护臣家人的周全。”

二人离得太近,姜玉竹不方便行礼,只好微微垂下头,以表效忠之意。

少年低垂的脖颈儿纤细白皙,肌肤在阳光下泛着蜜一般的光泽。

詹灼邺凝眸看着面容恭顺的小少傅,心中做出决定。

既然斩不断心底疯狂滋生的藤蔓,不如放上一把火,待熊熊烈火燃烧过后,那片焦黑土地,会再次陷入荒芜萧瑟,还是会...萌发新叶?

_____

竹意轩内,苓英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欢快地收拾行囊。

小姐给太子递上请辞书后,她们就可以离开太子府,她再也不必每日在深夜偷偷晾晒抹胸,又赶在天未亮前收起来。

听夫人说江陵新置办的宅院还有一片荷塘,算算日子,等到她们到达江陵时,池塘里的莲蓬也该结子了,小姐喜欢吃新鲜的莲子,她可以给小姐做银耳莲子羹,红豆莲子米糕...

苓英正美美遥想着,忽然听到门扇嘭地一声响,抬头瞧见小姐失魂落魄地走了进来。

“公子,出了什么事?”

苓英快步走过去,给姜玉竹倒上一盏菊花茶。

姜玉竹握着茶盏苦笑一声,像是饮下千日醉般,皱眉喝下花茶,幽幽道:

“先别收拾了,咱们还要在太子府继续住上一段时日。”

苓英看着小姐神色恹恹地模样,张了张口,终是没有多言,默默将收拾好的行箧又摆放回去。

同时心里暗暗想:啧,再继续住下去,小姐恐怕就要住进蘅芜院里了。

————

惴惴不安几日后,姜玉竹发现她虽然成了太子的人,不过与以往的日子也没有什么不同。

下朝后,姜玉竹会陪太子一起用午膳,在太子批阅文书前审阅分类,有时太子也会同她商议奏折里的内容,二人一起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日渐相处下来,姜玉竹打心底觉得太子是个精通文韬武略的好储君,不同于那些不识人间疾苦的皇子们,太子见识过底层百姓的艰辛,故而在民生问题上有更深刻的见解。

太子挽过弓,勒过马,杀过人的手,在批阅问文书时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男子眉眼清冷,如山巅之雪,经年凝于巍峨之峰,一尘不染,让人看得赏心悦目。

一日午后,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打得窗棂哒哒作响。

姜玉竹手捧书册,目光虚浮,半晌未曾翻动一页。

紫檀木书桌后,詹灼邺缓缓抬起长眸,看向愣神的小少傅,开口道:“少傅有心事?”

姜玉竹猛然醒过神,她迎上太子探究的目光,不好意思笑了笑:“殿下,臣有些想家了。”

空气中夹杂着青草与泥土的味道,桌案上的青铜花鸟纹香炉吐出袅袅青烟,模糊了少年清秀的面容。

仅隔着一层飘渺青烟,詹灼邺恍然觉得少年离他很近,又好似离他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