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温度低是复跳大敌,摸骨术的多领域应用(第2/3页)

这时候,能够帮这个人爬起来,并且摆脱重物的,必须是外力。

心脏复跳,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测量一下患者的肛温!”

李敬生直接向手术护士提了一个要求。

像这种情况下,肛温、口腔温度可以当作比较理想的温度参考。

体表温度反而不能当作参考。

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体内温度可以与体表温度相差0.5度到2度。

甚至还有相差更大的特殊情况。

“30.6度。”

护士报出一个体温。

通常情况下,将体温维持在32度到35度左右,被认为是一个复苏的适宜温度。

如果是冰冻后的心跳复苏,甚至需要达到42度以上才有可能复跳。

听到护士报出的体温,尚主任等人都是愣了愣。

这可真是终日猎鹰,反而叫鹰啄瞎了眼睛。

“再量一下体表温度。”

尚主任对护士示意。

红外体温枪测量患者的额温32.5度,耳温,也是差不多的样子。

“扯蛋,我说怎么复跳不了呢!把空调温度再跳高1.5度试试看。”

体温过低,这是阻止心脏复跳的大敌。

复跳时,体温控制极为重要。过低、过高都不行。

如果温度过高,甚至会造成患者的颅脑等部位发生损伤。

而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尚主任让护士调高一点五度的室内温度,步子迈得比较大。

正常情况下,最多调高一度。

李敬生看了看患者的情况,还有生命监控仪器屏幕上的数据。

他咬咬牙,对尚主任道“是不是可以先调高一度更保险一点。虽说心脏复跳达到34度都是可以的,但是我看这个患者的基础情况不是很好。本身心脏又停跳了这么长时间,体内血液循环好像也不太理想的样子。我担心温度升得太快,反而起到伤害患者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他不提出来,别人肯定不会提。

刚才摸患者的颈部时,他凭借摸骨术,能够大致感应到患者的血管情况。

血流不是很快。

这应该是患者的体温升不上去的一个原因。

而且很可能是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患者的体温降到26度开始手术,等到手术完毕,重新启动体外循环机,随着血液在体内流动,温度会自动升高。

一般不需要外部助力。

“听李医生的,室温升高一度就可以了。”

尚主任倒是从善如流。

李敬生一过来就帮他发现了患者的心脏复跳不成功的原因,他对李敬生自然有着极深的信任。

室温升高一度后,过了一会,李敬生又摸患者的颈部。

其他医生和护士都在旁边看着。

大家在讨论着患者的体内温度与体表温度为什么相差那么大?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患者的体表温度受到室内温度影响。

体内温度才是真实体温。

这个讨论结果应该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李医生,之前你真的摸到了患者的脉搏啊?”

“嗯,确实摸到了,不过很微弱。仪器可能没探测到。”

李敬生抬头看向麻醉医生。

是位女麻醉医生,眼神冷冰冰的,但是露出的额头和眉毛,眼睛,看上去还算养眼。

“怪不得呢。”

女麻醉医生恍然大悟般点点头。

“看来以后也不能完全相信这些高科技仪器,它们在出厂时,设定的灵敏度有一个标准范围。像这位患者的情况,脉搏过于微弱,导致它根本探测不到。”

听她这语气,以后再遇到心脏复跳不成功的患者,她就学着李敬生,用手摸一摸患者的颈部。

“巡回老师,我现在能摸摸患者的颈部吗?”

“摸吧!反正李医生已经开了先例。”

巡回老师神色略有些复杂的看了李敬生一眼。

她的话中,怎么听都有着批评的意思。

其实这有点过于教条主义了。

无菌管理,一般医生在手术室,手不能放到低于腰部以下位置。

累了的时候,可以把双手擦在胸前的衣兜。

大多数时候,手术医生的手需要举着的。

但是说到触摸患者,这个还真不好怎么说。

要说细菌的话,给患者开腹以后,如果需要割肠子。或者是打开消化道的任何一段,都会导致细菌出来。

还有一些患者本身化脓了,这个同样有细菌。

完全无菌,应该没有任何一家医院的手术室能够达到。

包括层流手术室。

百级的。

同样达不到这个要求。

最多就是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低于一个很低的标准值。

上来摸患者颈部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医生,地位应该是尚主任团队中的二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