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老骥伏枥,患者很危险(第2/3页)

“呵呵,没想到您还能一眼就认出我。其实也有经常来这边找连涛和王维维教授学习,知道您很忙,就没敢来打扰您。”

当然,说的只是客气话。

没什么事,他也不可能去打扰荣学开。

“找他们学习,也可以找我交流嘛!我忙是忙,你来找我的话,我肯定能抽点时间陪你聊聊。或者直接让你进重症病房帮我一起抢救病人也行。现在我年纪大了,早晚有一天会倒下,以后就是你们年轻人来接棒。上次会诊,你展现出来的医学天赋极高。

各方面的医学知识也还算扎实。

更难能可贵的是,你这么年轻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在我看来,你如果能够干重症医学科,肯定大有作为。”

荣学开对他的高度评价让他有些汗颜。

他的临床经验远远谈不上丰富。

“荣主任在重症医学科的成就可是连国外的专家都向他请教。想要跟着荣主任学习的医学博士排成长队。敬生,别人想要这种跟着荣主任学习的机会,求都求不来。你可得好好把握。”

连涛在旁边提点着好兄弟。

在连涛看来,能够跟着荣学开学习重症抢救知识,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甚至可以受益终身。

“我倒是很想跟荣主任学习,只是最近实在太忙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除了在自家诊所坐诊,还得在第二医院坐诊。加班几乎是常态。”

李敬生对重症医学的需求并不是很高。

在第二医院,主要是手法正骨复位,不可能用到重症医学。

在自家诊所不能开展住院治疗业务,同样用不到。

如果干的是急诊科,或者重症医学科,跟着荣学开好好学上两年,那肯定牛B。

“年轻人累一点是好事。等你哪天不那么忙了,想要学习重症医学方面的临床经验,随时可以过来找我。虽说我们人民医院很少培养外院的医生,但是像你这种人才,很值得培养。不管你是零星的过来跟我学,还是直接通过医院公派来这里进修,随时都欢迎。

前提是我还干得动,没有倒下。”

荣学开这人似乎从来不去琢磨客套话这些东西。

他还丝毫不知道李敬生是在婉拒。

这位让人尊敬的老人,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思都花在了钻研医学上。

其实到人民医院进修的医生并不少。

在众多的公立医院中,人民医院培养的进修生应该是最多的。

有些特别出名的大医院,很少招进修医生。

它们实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很像是传说中的古代武林宗派。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是自己培养。

去过这些医院的病人应该感受过,外院的片子和检查结果一律不认。

哪怕刚做过,还在有效期内,也必须重做。

人家还真不是看上了这点检查费,而是不信任外院的医生技术。

同样拍个脑部CT,技术好的医院可以查得清清楚楚。技术不到家的医院,有可能直接把病灶漏掉。

至于生化检测结果就更不必提了。

有些细菌培养,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查出来。

一般的小医院根本烧不起这个钱。

这也是现在为什么病情严重一点,都是往顶尖医院跑。

“小李,重症医学以前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弱项,现在虽然变强了许多,但是在有些技术方面依然很落后。侨邦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我去看过,相当不错。我们人民医院这边现在已经扩建到了三个重症室,准备对重症病人实施分级。将来的愿景就是把它建设成世界级的超一流重症医学中心。”

荣学开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年纪这么大了,竟然还有着如此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任何一个科研项目或者医学科室的建设,都离不开人才。像你这种有潜力,有能力的年轻人,一定要学会多承担一些。”

他语重心长的教导着李敬生。

“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

李敬生也只能这么回答。

让他承受太重的担子,他暂时还真没有那个思想高度。

他现在想的就是多赚点钱,把老婆娶了,买一套大点的房子。哪天风风光光的把父母接到城里享享福。

再与欧晴岚生两个宝宝,好好抚育长大。

人生也就圆满了。

“对了,那个呼衰,心衰的病人你们刚才看了吧?”

荣学开把话题引回到病人身上。

“看过了,生命体征现在挺稳定的。”

连涛说完后,顿了顿,看了李敬生一眼。

“敬生认为这个患者的第一个病灶很可能在肝脏,然后才引发了肺部病变,最终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

“小李真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