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诊断中的指南针,吸收不良综合征(第2/3页)

只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愣是有着多种意思与解释。

李敬生思考到这里,开始锁定患者的病因为渗透性腹泻。

虽然分泌性腹泻也有内源性促分泌物、细菌性肠毒素等多种腹泻病因,但是这个患者的大便性状,还有腹泻情况,都不符合这一腹泻机制。

所以,李敬生最终经过层层分析与辨证后,锁定为渗透性腹泻的可能最大。

“肖主任,咱们申请一个禁食48小时的实验看看结果。目的是要了解患者禁食后,腹泻症状是否显著减轻。”

李敬生有了诊断方向后,往往都是干净利索的干活。

“行!”

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她直接申请。

一个团队的磨合,需要时间。

只有了解了团队其他成员的脾气、性格、专业水平,擅长的领域,以及在实战中的表现,才能建立很高的默契度与信任关系。

肖琳琳与李敬生合作两次后,已经对他提出的检查观点几乎是照盘全收。

除非明显存在问题,她才有可能提出质疑。

“结果出来了,禁食后患者的腹泻症状明显减轻,最终停止。”

这个实验,并不是普通人理解的,停止进食后,因为肠道内没有食物来源了,所以没办法再腹泻。

这样理解也没错。

但是在医生眼里,却有更多的诊断意义。

可以根据禁食后的腹泻变化,推断出腹泻的细分种类。

把一些怀疑的疾病排除掉,或者进一步确诊。

“没错了,果然是肠道在作祟。再给患者申请一个全消化道造影检查。”

李敬生得出结论后,眼神变得更加明亮。

肖琳琳先是提交了这项申请,然后才问道“李医生是怀疑肠道吸收存在问题?”

“不敢十分肯定,但是可以基本锁定为渗透性腹泻。现在就看看患者的肠道内是否有恶性肿瘤之类,不过我认为这种可能非常低。对于治好这个患者,我有一定信心。”

现在病因还没查明,李敬生便对治好患者的病有了信心。

这不是狂妄。

而是医生最宝贵的职业敏锐判断力。

可以称之为预判能力。

基本上只要是主治医师以上,就会开始养成自己的预判能力。

然后在日常行诊中,不断积累经验,强化这一能力。

等到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的时候,预判能力已经非常强了。

李敬生现在的胃肠内科诊断是大成,所以完全具备这种预判能力。而且还相当优秀。

“我滴天啊!李医生,你的诊断方向好像又是正确的,因为申请这个检查后,结果秒出。真羡慕你的诊断能力,总是能够保持方向的正确性,不迷失方向。我也想拥有一件能指引诊断方向的‘指南针’。”

她对李敬生真是佩服极了。

医生拥有一个正确的诊断方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在诊断疑难病例中,更是占有极大优势。

那些疑难病例有一个共同点,病因隐藏在迷雾重重的森林内,医生想要找到它,往往很容易就迷失了诊断方向。

李敬生每次都能保持诊断方向正确,或许连他自己都没发现。

这个优势足以让绝大多数医生感到羡慕。

也难怪他能够多次帮助主任医师们成功诊断出一个又一个的疑难病例。

“我还真没发现自己有这么个优点。如果真的存在肖主任说的这个指南针,我想一定是在日常诊断与学习中,一点点积累,不断强化这种能力,然后让这个指南针的精准度不断提高。”

李敬生笑着道。

“让我看看全消化道造影的结果。”

肖琳琳当场把平板电脑往他这边推了推,方便他更好的查看。

明明她是主帅,实际情况却变成了李敬生为主。

呼内、消化内科,本来就是李敬生比较擅长的两个领域。

消化内科以前不是很强,后来借助属性面板,疯狂提升这一领域的技能,胃肠诊断、肝胆诊断,都达到一定高度后,让他得以成功脱颖而出。

可以看到患者的小肠存在明显改变。

小肠分节,雪片样改变,粘膜也存在明显变粗。

部分肠腔扩张与钡影稀释。

看完这个造影结果,他仍然有些拿捏不定。

“是否可以再进一步,做小肠气钡造影,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这样有利于了解胃肠道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查到这一步,基本锁定了病灶的大致区域。

但是真正的病因想要查出来,还得再做进一步检查。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临床更应该谨慎,保证不出差漏。

“没问题。”

她当场申请。

结果又是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