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神一样的预判,超高难度的介入手术(第3/4页)

想要疏通那处堵塞的血管段,首先必须保证导丝能够顺利穿过去。

导丝有时候遇到较大斑块,会被阻拦住,好在操作的医生技术高超。虽然导丝前进艰难,但是仍然在一点点的前进,穿过一道又一道的阻碍。

这时,全场变得一片安静。

李敬生的一颗心同样为之揪紧。能看出来,导丝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抵达发生堵塞的血管段。

现在只要能够穿过去,置入球囊,对血管进行扩张与疏通,就能让这根心血管恢复通畅。

那根导丝努力前进,但是淤堵实在过于严重。

一直没办法通过。

从导丝显露的长度来判断,应该是从股动脉入路。

这也是常用的一种入路方式。

术者经过多番尝试,都没能让导丝穿过淤堵的血管段,最终只能无奈的选择放弃。

这名参赛选手的置入水平非常高,仍然失败了。

众人不禁为患者即便到来的死亡悲叹。

医生有很多时候都会无能为力。

人类尚未能征服的疾病太多太多。

有时候只能眼睁的看着患者的病情一点点加重,恶化,最终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并发症,死亡。

“很遗憾,人民医院与侨邦医院的参赛选手都没能打通这处淤堵的心血管。目前只剩下最后一位参赛先手,骆丙刚教授。他是来自帝都怀仁医学院的心血管专家,经他施展介入手术,成功救治的心血管患者高达四千多人。”

随着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屏幕一阵变幻,出现一处新的血管穿刺点。

看起来,这次选择的入路不再是股动脉,而有可能是桡动脉。

他这是想干什么?

李敬生很快便发现入路并不是桡动脉,而是颈部锁骨位置的一根细小动脉。

正常情况下,导管介入手术,一般都会选择大一点的动脉作为入路。

这位骆丙刚教授却选择从患者的颈部细小动脉入路,这是反其道而行之。

李敬生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屏幕,这种学习机会非常难得。

会场内响起阵阵议论声。

大家都在讨论着这位来自帝都的骆教授为什么选择一根细小动脉作为入路?

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从股动脉入路,虽然距离很长,但是血管管径大,而且一路上几乎没什么弯道,所以往往是介入手术的入路首选位置。

为什么没人选细小动脉入路?

比如这根堵掉的心血管,看似从颈部的细小动脉入路,距离堵塞点非常近。

但是弯路超级多,而且岔道也非常多。

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血管脉丛中。

可以想像,任何一根大的血管都是呈树根状一点点铺散开。

大血管上分出一根根二级血管,再从二级血管上又开叉分出一根根更小的三级血管。

就这样一层层的散开。

骆主任选择从六级或者七级血管入路,想要成功抵达大血管的堵塞点,可想而知有多难。

这种舍易取难的思维,图的是什么?

肯定不是炫技。

李敬生细细琢磨之后,立刻想到了一种可能,因为堵塞点的下端已经尝试过。无论是从股动脉还是桡动脉入路,都没能成功将它打通。

现在选择从颈部动脉入路,这是想要从堵塞血管段的上端试试看。

换个方向,或许有机会成功。

有时候,血管堵塞更像是一个锥形塞子。

从下端入路,想要打通它,可能越往前刺,它反而堵得越紧。

换个方向,说不定就能从血管堵塞的位置顺利通过去。

“哇,好强!”

李敬生这是第一次见识到帝都的介入手术高手。

操纵着细小的导丝在患者的血管内快速前进,竟然就像开着导航一样,精准的绕过一个又一个的弯道和岔道。一次两次能选对,不算什么。

每次都能选对,说明骆丙刚对这个血管丛的解剖情况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的地步。

这是真正的大佬。

估计闭着眼睛都能清楚的知道每一根细小血管的走向。

只见导丝一路披荆斩棘,竟然出人意料的迅速抵达堵塞的血管段上方。

全场发出一阵惊叹声。

导丝在血管上方一点点前进,穿到中间堵塞段时,再次被卡住。

这个患者要是能够在没有被彻底堵死前就做介入手术治疗,那该多好啊!

现在把救治难度提升了很多倍。

李敬生看得一阵着急,只差一点点了。

可就是这一点点,把患者活命的希望卡得死死的。

这时,李敬生突然站起身,快步朝着一名工作人员走去。

“带我去介入室,我也许可以帮这位参赛选手最后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