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引领诊断新潮流,死对头出现?(第2/4页)

第三名的赵勇医生在领完奖以后,询问金会长。

“请讲!如果我能办到,并且不破坏比赛规则,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金会长不知道此人想干嘛。

他的回答算是滴水不漏。

“我想看看两位第一名的答案,借这个机会向他们学习学习。说实话,他们能够拿到53分的超级高分,真的让我感到极为震撼,也让我见识到了血液疾病领域的真正大佬。”

赵勇诚恳的请求道。

“哈哈,这个要求完全可以满足你。举办这次技能比武的目的,本来也就是为了提高所有人的诊疗水平,让新技术,新知识得到交流与传播。”

金会长笑着爽快答应。

他对后台示意,两人的答案同时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包括两人申请的检查都一并显示出来。

很有趣,李敬生与王正海的检查申请一模一样。

都是先申请做血常规检查,然后又申请了血气分析检查。

答案则有所出入,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相似。

王正海教授的诊断思路是,考虑到患者的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小板微微低于正常值,再加上患者的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初步排除药物抑制、药物过敏等原因导致血小板降低。同时患者有脐周压痛并无肌紧张、反跳痛的表现,可初步排除腹腔感染。

能通过那些数据与患者的症状,直接排除药物抑制、过敏导致的血小板降低,这需要极其丰富的此类诊断经验才行。

李敬生的经验不如王正海,所以走了不少弯路。

最终改换了诊断思路,这才慢慢锁定真正的病因。

只能说,鼠有鼠道,蛇有蛇路。

两人虽然诊疗经验有差距,李敬生却有着多领域诊断、思路灵活的优势。

最终也一样异径通幽。

至于最后的诊断,两人基本一致。

都认为发病急,进展迅猛,属于急症。再加上申请血气分析时,患者在短时间内血小板骤降一半以上,最终认定是脑膜感染的可能最高。

王正海写的答案更精准一点,初步诊断为暴发性脑脊髓膜炎,建议急救后抽取脊髓液化验。

他这么做,其实钻了一个小空子。

等于腰穿刺与脊髓液化验并没有实际申请,只是提出这么个建议。

李敬生的诊断虽然有点‘土’,但是更接地气。

而且推理出来的答案更稳一些。

按照李敬生的思路,不需要抽取脊髓液也能基本确诊。

但是王正海教授的思路,完全就是经验占主导地位。处处占尽便宜。

“李医生的诊断思路却是让王某自愧不如!”

王教授看完答案后,对李敬生的态度明显发生了改变。

刚开始还以为李敬生是正好在书上看过类似病例,又或者看到其他上级医生诊治过类似病例。直到看完李敬生的答案,他才明白这个少年完全是凭借那博杂的医学知识与灵活的诊断思维,触类旁通,多方向综合诊断得出的答案。

这种诊断方法,他连想都不敢想。

以他对血液疾病领域其他名专家的了解,敢肯定,整个离江市,甚至有可能整个国内,都只有李敬生一人是这么诊病。

味道,落在笔上便成了风格。

这是独属于眼前这位年轻医生的诊断风格,恐怕全世界都没几个人能够模仿。

“您过誉了!我就是误打误撞而已!”

李敬生此刻的谦虚,王正海哪会相信他的鬼话。

他敢肯定,这小子绝对有着真本事。

“王教授这还是第一次对一位陌生医生说自愧不如这四个字吧!我不懂血液疾病的诊断,只能微微看出李医生的诊断似乎很稳重的样子。他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

金会长饶有兴致的问道。

“王某说话从不虚捧别人,这一点,金会长应该是清楚的。李敬生这个小伙子很不简单呐!倒是王某坐井观天,小瞧了天下的医生。非要我来评判他的诊断答案,就四个字,曲径通幽。”

王正海感叹道。

赵勇医生则是认真的看着两人的答案,时而露出思索的表情。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思考。

“曲径通幽这四字用得真是精辟!看完李医生的诊断思路与答案,我能想到的只有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是我们这些老一辈把路走窄了,太过墨守成规,失了创新。他的诊断思路与答案,让我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与时俱进医学方向。

将来,随着AI应用的普及,我觉得他这种诊断方法肯定能够大放异彩,与我们老一辈的一条道走到黑,步步为营,将会各中半壁江山。

甚至我们这种教科书式的诊断,会被慢慢淘汰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