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他想铺一条繁花锦路(第2/2页)

这幅作品被艺术银行送去新一年的陶瓷艺术巡回展,经过三十多座城市的展陈,最后在粤港上会拍卖。

安奕将拍卖所得悉数捐献给了儿童血液病慈善基金会,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年捐款。

同年十月,安奕做出的一尊妙手观音瓷塑通过艺术银行租赁到国外瓷器艺术展,被一名热爱中国传统瓷文化的国外私人收藏家以高价买下。

这是安奕第一次独立完成的大型瓷塑作品,是他迈出的里程碑式的一步。

国内所有瓷商和收藏家看见了这位新锐的商业潜力,想找安奕定制作品的人一时间要将谢飞年家的门槛踏破。

谢飞年从旁提点:“乖孙,想清楚你是要做流水线工人还是陶艺家,这两条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前者生产作品,后者创造作品。

安奕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爷爷我懂的。”

“乖孙一点就透,”谢飞年笑眯眯地躺在摇椅上,“我能教你的都教了,剩下的该你自己琢磨咯。”

安奕点头,婉言回绝了所有请帖。只有津海陶瓷艺术协会发来的入场券,被谢飞年拿了下来,“这种协会虽然只是挂个虚名,但多去交流交流是有好处的,做瓷不是闭门造车,你还是去一下。”

“我听爷爷的。”

这是场艺术协会联合多家机构一起举办的慈善晚宴,宴会内场设置瓷器展厅,受邀出席的收藏爱好者可以内购喜欢的作品,善款所得会捐献给当地希望小学。同时也是为新加入的协会成员举办的“迎新宴”,新老思想碰撞交流,求同存异。

安奕看到几张熟悉面孔,都是年后参加过艺术银行资助项目颁奖礼的人。

寒暄几句,他们一起移步展厅参观。

安奕一眼便看到了《雅》,她伫立在永久馆藏下的灯光里,熠熠生辉、典雅隽永。

虽然以他现在的技术眼光来看,这尊少女白瓷像有诸多瑕疵,可隔着时空与她对视,依旧能让他热泪盈眶。

安奕目光下移,落在展台右小角的鎏金台签上,制作人与收藏人的名字一上一下,紧挨在一起。

安奕盯着它看了很久,直到旁边人来叫他晚宴快开始了,他才移开目光,浅浅笑道:“这就来。”

晚宴设置了几张超长大桌,铺设瓷瓶鲜花与蜡烛,安奕坐在一张长桌尾端,不时与人交谈两句。

这次不需要再端着酒杯满桌敬酒,但安奕情绪不高,酒杯一直没有离手,喝得有些胸闷,他借口去洗手间,躲去最角落里的那处外接小阳台上打算吹吹冷风。

谁知一推开门,就闻到了烟味。

阳台不过几个平方,他没来得及撤回脚步,就和隐在黑夜中抽烟的人对上视线。

两人都是一怔。

躲在阳台抽烟的人指尖抖了两下,烟灰被打着旋的冷风一吹,飘进夜里零零星星的像在下雪。

严琛下意识站直了身子,看向安奕的眼神中明显带着一丝害怕被戳破的紧张。

但安奕只是对他点头说了句“好巧。”

严琛掐灭烟,黑沉的眼里熄灭最后一丝火星。他想说不巧,他专程从国外飞回来参加这个晚宴,过两个小时就要回机场坐红眼航班赶回去。

但喉结滚了两下,还是勉强挤出两个字,“好巧。”

安奕站在门口,语气随意:“刚才没看见你,你怎么也在?”

这话问得多余,艺术银行是这次慈善晚宴的协办方之一,严琛在场理所应当。

严琛答非所问:“怎么瘦了?”

安奕想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不是可以互相问候的关系。他说:“还好。你继续吧,我去别处。”

“安奕,”严琛脱口叫住他,但说什么都怕安奕厌烦,半晌他挤出一句:“按时吃饭,你做陶一专心起来,就什么都忘了。”

安奕莞尔,说了句“谢谢”,转身离开。

严琛目送他走向灯光璀璨的宴会厅,和半年多前的那次分别渐渐重合成一段模糊的光影,他向后踉跄了一下,抓紧栏杆的手背青筋虬起, 掌心冒汗。

他缓了很久,颤抖地再给自己点燃一支烟。

等香烟燃尽,他的时间也到了。

严琛立即赶往机场飞往加拿大,为艺术银行与国外的深度合作开展另一轮谈判,他想铺一条繁花锦路,让所有人为安奕道旁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