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第3/4页)

隆科多默默在一旁看戏。

胤祚原先以为张伯行、噶礼都是朝廷几十年的重臣,对待此事应该沉稳不少,原以为隆科多先闹腾起来,谁知道反而是最不可能的张伯行、噶礼。

胤祚将两人训斥了一番,两人都革职留任,同时命令九卿、詹事、科道据实再议。

江南地区全体学子重新举行复考,由三阿哥和七阿负责此事。

至于江南科举舞弊事情,就算不怎么查,也知道此时牵连甚多,需要时间查证。

其实江南科举舞弊案私底下还牵扯到八阿哥,都说江南富庶,八阿哥想要拉拢到江南的富绅,利用安亲王府的人脉疏通关节,根据牵涉人员的交代,其中有两成的收益给了八阿哥。

胤祚调阅部分案卷后,沉默了良久,命屈林撤下去,负手幽幽地看着窗外,“八弟!”

对于八弟,因为卫氏的原因,对于他,他是同情的,又因为卫氏早逝,大家一起长大,他、老七、老九、老十跟着他身后跑,老八自小就刻苦努力,

他记得当年大家才到上书房学习时,老八学问差,经常和老五他们被皇阿玛训,到了第二年,他就靠自己的努力追上了,原以为老八长大后,会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或者靠着自己创出一片天,可是他却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年中的时候,宗人府那边上呈的折子,说是库银不足,连年中的俸银和禄米都要发不下去了。

让胤祚震惊,派人暗中调查,原来老八接过宗人府后,慷宗人府之慨,不仅用宗人府的银子笼络人心,而且还自己贴钱,正因为这样,才对江南科场动手。

“老八,你是想当百官称颂的贤王呢,还是要朕这个位置呢。”胤祚自言自语道。

屈林在一旁不吭声。

一个月后,经过调查,噶礼确实收了黄金,本来噶礼已经革职,这次胤祚直接让他回府闭门思过,至于什么时候启用,要看他的心思了。

之所以没有过重处置噶礼,是因为大阿哥还在漠西蒙古打仗,当年大阿哥小时候出宫,是养在噶礼府上,这些年噶礼和大阿哥的关系一直亲密。

除了这些,胤祚打算对科举监考进行改革。

主持乡试的官员成为主考,一般有正主考和副主考两人,都是由皇帝指派。

还有分房阅卷的同考官,称为房官,

之前同考官都是在本省科举出身的官员和邻近进士出身的知县、教官中选任。

古代同省、同籍、同师门、同考场、同房、甚至同届都是关系,平时的交情往来肯定不缺,这样挑选出来的官员公不公正,就要靠自己的良心了。

是故,胤祚不允许选用本县的进士、举人,邻县也不允许。

……

十一月,大阿哥得胜归来,将准噶尔部击败,将他们逼退到天山之外。

胤祚和康熙出城迎接。

胤祚在宫中设了凯旋宴,宴请大阿哥还有此次出兵的将军,同时宫外驻扎的八旗子弟也送了酒肉,还有好几箱银币,都是额外补助这些得胜归来的八旗子弟。

毕竟这次八旗兵丁的表现钱也是不错,以他们过往的实力,还以为明年战事才结束,谁知道八旗兵对上准噶尔那群在漫天黄沙磨砺出的蒙古兵,居然不落下风。

就连康熙也十分高兴,过往因为他对八旗兵丁过多溺爱的缘故,多次被佟安宁嘲讽他是八旗的“皇阿玛”,现在“孩子”有了出息,他当然高兴。

大阿哥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惠妃给接出去。

他单手叉腰,站在钟粹宫中,招呼宫人搬东西。

惠妃见他胡子拉碴,着急忙慌,像头找不着方向的莽牛,又蹦又跳的,面上带笑,语气嫌弃,“哟!直亲王,你是不是将本宫这钟粹宫当成龙潭虎穴了?”

按理说新皇登基,她们这些太妃应该搬去其他地方,给新皇的嫔妃让地方,自从康熙禅位以后,胤祚搬进乾清宫,只有皇后富察氏搬进了坤宁宫,其他人还在毓庆宫,之前胤祚后院的女人满打满算也就一个福晋,一个侧福晋,三个格格,一个侍妾,所以富察氏搬离后,其他人住的更加宽敞了。

不过大家似乎不怎么急,毕竟皇太后佟安宁去世,新皇要守孝三年,这三年宫中也不会进人,与其着急,不如将日子过好。

每到此,惠妃都感慨富察氏的手段高超,居然将后院调教的如此服帖。

至于册封等事宜,原先以为胤祚等到佟安宁去世一年后再说这些,现在看来,他估计要等到将宫中太妃都安置好了,才进行册封。

荣妃三月的时候,被三阿哥请出了宫,离开之前,还专门来到她面前炫耀,若不是看在几十年的交情上,惠妃真想刺她几句。

想着大家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能出宫过好日子了,最后阶段还是不闹气了,也就放过荣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