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第2/5页)

当然也不是所有八旗子弟都是一副锦衣玉食、颓靡奢华的做派,八旗兵中底层人占了多数,一些底层兵丁没房住,每月拿到的饷银也被一些奸商给坑了大半,为了生计只能借高利贷,虽然朝廷规定,八旗兵借的高利贷不用还,但是规定是规定,成效是成效,民间也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

康熙作为一个英明的君主,自然也看得出八旗制度的畸形,长期发展下去,这些八旗兵非但保护不了大清,可能会成为蛀虫,继续啃食大清的基业。

康熙让佟安宁和他胡说八道一下,让他开拓一下思路,毕竟后宫中,也就佟安宁有这个胆子了。

佟安宁:……

她僵硬地扯了扯嘴角,“皇上,你见过哪个养废的纨绔子弟能改性子的?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享受惯了的人,如果拿走他的福利,肯定会引起不满的。”

尤其对方知道康熙有钱,如果康熙改变制度,估计会引起不少人的怨怼,造成骚乱。

可是如果这事现在不解决,留给下一代,只会让顽疾越发地严重。

哼!尤其八旗兵现在颓靡到这个程度,也有康熙的放纵啊!

康熙:“……说不定经过朕的大力整治,八旗兵就能重塑雄威呢?”

“重塑雄威?”佟安宁嘴角微翘,似笑非笑道:“亲爱的皇上,您的大力整治,就是一言不合就赐银吗?前些年,您一下子花了多少银子来着?哦?五百多万两,真的挺好的,而且您为了体恤贫困的八旗兵丁,还设立了官库,让他们可以借钱。让臣妾想想,累计到去年,尚且有四百多万两银子的欠银没有追回,您真的好棒棒哦!”

好不容易提前劝他不要给官员借钱,谁知道他现在自己开设了官库,让那些八旗兵丁吸国家的血,根据她的了解,官库设立后,真正贫困的兵丁能借到的少,反而是不少好吃懒做的人借了许多钱。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啊!

“……”康熙被佟安宁讥嘲的有些不自在,他有些尴尬道:“对待八旗兵丁的问题上,要循序渐进,否则容易生乱。”

他知道佟安宁在官库这个问题上,一直不怎么同意,但是这也是没办法。

佟安宁单手支颐,继续往康熙心头戳刀子,“皇上表哥,您知道吗?每当京城那些八旗兵发饷银和禄米的时候,京城的银价就会掉一半,还有舂米作坊的粮价也会降低,旗人到手的收益也就打折,然后等到缺粮的时候,粮价又高了,这样一年下来,许多人都穷的当裤子。”

若是会精打细算,朝廷给八旗兵发的粮食和饷银绰绰有余,偏偏许多人被养废了,没有长远规划。

“那个奸商!”说起这,康熙就咬牙切齿。

佟安宁耸了耸肩,康熙骂了好多次,但是又无可奈何,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能下令规劝。

而且因为京师的舂米作坊大多是山东籍办的,让康熙对朝中山东籍的官员恶感倍生,有了更多的刻板印象。

佟安宁:“朝中的那些大人就没有法子吗?”

佟安宁觉得自己实在提不了什么好建议,若是问她,她也就只能将一刀切变成半刀切。

康熙:“有官员建议,增加饷银,废除俸粮,让他们自己去卖粮食,可是朕担心,有商人操纵粮价,损害这些八旗子弟的利益,到时候还是朕兜底。”

佟安宁:“……皇上,既然您现在整治不了,那就借由市场来整治,循序渐进也挺好的,再说粮食,您忘了,我也做一些粮食生意,您如果担心受到八旗兵丁利益受损,我建议,您就是开个官粮库售卖,也比借银子的官库好。”

“与民争利不妥。”康熙皱眉道。

佟安宁戳了戳他的手,“刚刚还骂那些人是奸商来着,现在就是民了,对于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稳定的粮价更让他们有幸福感。”

康熙:……

不过康熙将这个主意记了下来,打算实行一番,名字很也简单,打算叫“八旗粮局”,意为八旗兵丁服务的。

佟安宁:“叫大清粮局不好吗?皇上,你还正打算恩养八旗生生世世,要知道原先京城的八旗兵丁才三万,现在已经到十万了,等到四五十年后,会不会变成了三十万?甚至还不止呢!”

“……大清粮局也好。”康熙眼皮微跳,被佟安宁描述的情景吓住了。

他需要的是为大清打天下、守天下的士兵,不是无穷无尽、好吃懒做的废人。

除了官方卖粮,康熙还打算将部分旗人迁移到东北种地,维持生计,不能在京城这个地界无所事事的晃荡。

佟安宁建议康熙允许底层八旗子弟“出旗为民”,放弃身份的给个一次性补偿。

康熙点头。

两人聊完,佟安宁让梁九功重新上了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