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前尘旧事(第3/3页)

吸*者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帮助,其中以家人的帮助最重要。家人不放弃他,他才能有更多动力去帮助自己。老编剧叹了口气,这个人很悲惨,但是我们要帮助的是更多和他有同样困境的人,所以我们要让那些人的家人看到,他们不放弃,才有可能救回一个人。

他的父母是冷漠的,但是也有热爱孩子的父母,我们要给这些人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

老编剧最后说∶你看,这个世界上的人太多了,有好有坏。那些会抛弃孩子的父母看了这个电视剧也不会有感触的。我们这个剧,也不是拍给他们看的。我是希望啊,让另一半不会抛弃孩子的父母看到。像他这样误吸的人,是有很大可能救回来的,我们要让他们知道!

所以,陆北旌当时演的这个角色并没有蹉陀到三十多岁,因为国家强制力的干涉才不得不走正路,他在父母的影响下,早早的就醒悟过来走正道了。

他找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人愿意给他机会,相信他是一个好人。

而且,编剧还给这个角色安排了一个女朋友。这个角色完全是杜撰的,跟原型的经历并不符合。

女孩子是在不知道他有吸*史的时候认识他的,知道以后也没有歧视他,相反还一直帮助他,最后他们理所当然的走入了爱河,再理所当然的遭遇到了女方父母的反对,理所当然的冲破家庭的阻碍,最终获得了幸福。

这是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很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对陆北旌的难题就是他当时必须要表现出对这个女孩子的爱情。导演对他的要求是他要在感情上做主动的一方,但表达上做被动的那个。

导演∶你要喜欢她,非常喜欢,爱在心里口难开,但是跟人家在一起的时候呢,你又必须要拒绝她,不过你拒绝的时候呢,要让观众能看出来,你心里是有她的。

当时他的演法被导演卡了很多次,也骂了很多次,差点就要换掉他了。因为前面他都演得很顺利,就是无法演好跟女朋友的这段爱情。

最后,导演指示他们俩人不但要在戏里演情侣,在戏下的时候,也必须培养感情。

为了拍好戏,他和那个女孩子听了导演的话,开始在戏下一起吃饭、散步、学习。剧组休息的时候,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她去口口对着武警们举手行礼,两人一路呼啸而过。他们去爬过长城,去什刹海滑冰,坐冰墩,还跑东北去看了冰灯展。

在不经意之间,戏就拍好了。

陆北旌考虑过两人的将来,真正的将来。他知道女孩子的梦想是去美国留学,去好莱坞演电影,改变黄种人在好莱坞的地位,他觉得这个梦想很不错,他也很支持。

然后两人就分隔两地了。他在这个剧组,她在另一个剧组。

两人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下戏的时间不同啊,剧组什么时候上戏,什么时候下戏要看拍摄进度,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

他的生活越来越忙,戏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剧组来找他。

而她却不那么顺利,只能她去找剧,而不能坐等剧组来找她,那样她的机会就太少了。在不经意之间,他们天隔一方了。

她去留学了,自费,打算先去美国上表演学校,再找个经纪人,一边蹲表演机会,一边打工赚钱学习……

女孩子也说∶我觉得吧,我们可能只是被戏里的人物给影响了。这样太累了,我们分开吧。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里一阵轻松。然后,无边的罪恶感就袭击了他。

因为他早就觉得他们的感情不是真实的了!这就是入戏的后遗症啊。

可他没有胆量去结束这段感情,没有胆量自己先提出来。仿佛先说出来的人就会变成坏人。

可现在他觉得自己变成了小人。

那是他很不喜欢的一次拍摄经历,哪怕那部电视剧载誉无数,获了多项大奖,粉丝津津乐道。因为在电视剧播放后,他打了个电话给那个原型,对面一句话不说就把电话挂了。

一因为那不是他的人生。那个幸运的人,不是他!

他渴求的在电视剧播出后盼望着能得到的理解、同情、公正,永远也不可能得到了。—那甚至都不是一个捡垃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