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梁祝》再奏,如泣如诉(第2/3页)

台下的大一新生,只觉得震撼,觉得这场演奏水准超过了他们的认知。

虽然在场的大部分学生,都听过《梁祝》的音频,但听音频和现场交响乐团的演奏,完全是两个概念。

因此,现场听到长笛博导倪月生的笛声,怎么能让人不心生赞叹。

大一的新生只是觉得赞叹,知道这场演奏好,但不知道到底有多好。

在场还有很多读研的学生,乐理知识更完善,音乐素养更高,听到倪月生的长笛啼鸣,纷纷摇晃着脑袋赞叹不已。

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最顶级的享受,一场器乐演奏领域的盛宴。

随后,双簧管、单簧管等乐器陆续进入。

不同乐器的音色交叠在一起,让曲调层层递进,创造出灵动的音符,在空间中回荡,勾勒出了一幅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的优美画卷。

而且,每一组乐器的首席,都是东音的教授,有些甚至是博导。

水准之高,已然是国内天花板。

紧接着。

一直闭目听着音乐的陆湘儿,将琴弓缓缓搭在琴弦上,开始加入演奏。

这曲《梁祝》是小提琴协奏曲。

这就意味着,其他乐器都是为了辅助小提琴,而且是辅助陆湘儿这一把小提琴。

如果只看年纪,陆湘儿几乎是整个交响乐团里最年轻的。

却有这么多的教授,为她协奏。

然而,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因为她值得。

仿佛这首曲子,就是为她而生。

又或者她就是为这首曲子而生。

陆湘儿奏出旋律,小提琴的琴声高低婉转,灵动跳脱。

仿佛是一个青葱少女,情窦初开,遇到了一位心上人,让人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小提琴在诉说情窦初开的心事,甜蜜又紧张,百转千回,欲说还休。

随后,钢琴的琴声传出,仿佛是在与小提琴在对话。

如果说小提琴是在倾诉少女的心事,那么钢琴的琴声就是心上人的真挚回应。

钢琴和小提琴一唱一和,婉转缠绵、又难舍难分。

这温柔甜蜜的爱情,让人心驰神往,让人如痴如醉,让人羡慕,让人感慨。

配合着其他乐器,几节的乐器对答,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整个交响乐团以恢宏的旋律,共同演奏出爱情。

让台下的听众,仿佛能从曲调中,听懂其中男女心意。

恢宏的旋律,仿佛一下子天地都豁然开朗,万物都在为这份真挚的爱情祝福。

……

曲子演奏到这里,在场的校领导、教授,还有学生,都深深陷入了这让人如痴如醉的曲调里,心向往之。

谁不想要得到这样一份真挚、唯美的爱情。

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爱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

台下的学生,听着这悠扬的旋律,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但又不敢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音符。

曲子演奏到这里,交响乐团的演奏慢慢停下,转换成了小提琴的独奏。

这一段小提琴独奏,是这首曲子最关键的一段。

这场演出是否精彩,就要看独奏的小提琴,是否能演绎好这一段。

陆湘儿闭上了眼睛,纵情的拉着琴弓。

在她的心底,这首曲子就是为她而作的,她就是曲调里的祝英台。

每当夜晚,思念心上人的时候,她就会一个人站在阳台上,拉奏这首曲子,向世间的音符倾诉心中的情愫。

自从第一次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公开演奏这首曲子之后,她不知道独自演奏过多少次。

仿佛曲子的每一个音符,都融入了她的血液里,融入她的脑海里,融入她的灵魂里。

她不需要乐谱,不需要指挥,只需要将心中的情感通过琴声宣泄出来。

在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融入骨髓的演奏节奏下,这段小提琴独奏,仿佛已经和她融为一体。

在她的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了两个人同窗读书的欢乐时光。

那本应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同窗故事,但她却看到了一个人的脸。

只不过,在这一段华彩乐段里,却有一丝丝遗憾。

这一丝隐藏在琴声里的遗憾,十分难察觉。

现场上千学生,没有谁能够听出来。

不过,台上的几位博导,别特是倪月生、何兆林,都听出了这段小提琴独奏的特殊之处。

明明是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同窗读书的欢乐乐章。

曲调里,却藏着一缕遗憾。

如果只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故事,这一段乐章,表达的应该是欢乐的读书时光,不应该有这一丝遗憾。

然而,人的演奏,和CD音频,和电脑合成音频的区别是什么?

那就是人的演奏,有情绪的表达,在细微处,有不一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