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技术准则在长天科技手里(第2/3页)

但是搞了这么多年的研究,连个屁都没有搞出来,还搞出了德特里克实验室的重大危机。

这就很清楚的说明了一个问题,米国的科研人员比起长天科技的科研团队,的确是差了一个档次不止。

既然米国的实验室和哪些科研公司没有办法搞明白生物电池,马斯克就没有必要在这里漫长的等待,直接和长天科技合作不就得了。

马斯克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特斯拉和苍穹汽车之间的矛盾。

毕竟目前苍穹汽车和特斯拉的总销量加在一起,还不如燃油汽车的1/20。

而在燃油汽车时代,整个市场能够容纳下10多家汽车厂商,怎么可能没有办法容纳下苍穹汽车和特斯拉两家汽车厂商。

马斯克认为自己能够和陈潇达成合作。

就像长天科技背靠夏国市场一样,特斯拉也是背靠米国市场。

确定了这一点,马斯克派出团队前往长泽洲,做核陈潇接触前的前期安排。

马斯克同时还和沪市的相关管理者打了招呼,希望沪市的相关部门和有关管理者能够从中牵线搭桥。

毕竟作为未来沪市的纳税大户,如果特斯拉垮掉了,对整个沪市的经济影响还是非常的不好。

沪市的相关管理者其实也非常的着急。

生物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之后,苍穹汽车,力凡汽车和海玛汽车,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那么特斯拉就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要是特斯拉的汽车在夏国卖不出去,马斯克必定会撤出特斯拉在沪市的超级工厂。

那个时候沪市花费了几十亿所搭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就真的荒废了。

沪市花费大价钱建设特斯拉超级工厂,可不仅仅是土地和厂房的建设问题,各种土地厂房修建,再加上基础设施的保障,沪市投入了几十亿不止。

几十亿为特斯拉打造的超级工厂,这才刚刚生产不到一年,刚开始创造税收和利润,如果突然就报废了,这就是重大的决策失误,是要追究责任的。

谈到追究责任,大家怎么可能不紧张?

所以在马斯克派出团队前往长泽洲的时候,沪市方面也派出了代表团队前往长泽洲和苏杭市,希望能够从中牵针引线,促成特斯拉和长天科技之间的合作。

马斯克是找到了应对之策,但是比迪那边则乱成了一锅粥。

比迪这边刚刚准备了10亿米刀收购澳洲的一处矿产,和澳洲的公司联合开发。

矿产生产锂矿和钴矿,是生产锂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

比迪想的是从源头上拿到矿产,就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拿到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

这要比从中间商那里购买原材料划算的多。

按照比迪高层之前的规划。

夏国会在2035年之前彻底的淘汰燃油汽车。

那么取代燃油汽车的必定是新能源汽车。

而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

能够有成熟技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也不多。

比迪就是其中的一家,并且是最重要的一家。

新能源汽车必定会使用锂电池。

比迪现在收购矿产算是在低位接盘,为今后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边比迪刚刚支付了30%的收购资金,签订了法律效益非常强的约束性条款(例如澳洲的这一家矿产,在收到比迪30%的定金之后,就只能够将矿产卖给比迪,如果加矿产卖给其他公司将会支付三倍定金的违约金额,同时如果比迪撤回了收购投资,也将会支付高于定金三倍的违约金额。)

比迪之所以如此慌张的签署相关的违约条款,就是因为这一处矿产的品质非常的好,而且价格较为低廉。

不仅是比迪对这一处矿产有意向,米国,欧洲,东洋和南韩等多家矿产巨头都有意于这一处的矿产。

如果比迪给出的价格低了或者是出手晚了,这一处矿山很有可能就卖给别人了。

但现在麻烦的事情是国家出台了生物新能源战略。

这一份战略和方案彻底的将以锂电池为储能的新能源技术排除在国家支持的范围之外。

也就是未来,包括比迪这类的公司发展锂电池的新能源技术,国家不会给予任何的扶持,也不会禁止。

但傻子都知道这一份方案发布之后,未来大量的汽车公司必定会和长天科技合作,开发生物新能源汽车,而不是锂电池汽车。

锂电池将成为最没用的矿产之一。

现在比迪就是骑虎难下。

如果支付全额的资金,那就真的是花费重金当了一个冤大头。

但如果现在取消收购该矿产的相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