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福运农家女

八年时间一晃而过,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朝廷大事,但对岭头村的村民来说,最大一件无非是他们又要换个新县令来。

温宝珠与他们不同,虽然并不刻意打听消息,但好歹多了解了些脉络。如八年前太子造反未遂,被皇帝陛下贬为庶人,虽然之后再没有封太子的旨意,但四皇子成为下任继位者已经是板上钉钉。

而这位四皇子,乃是宫中董贵妃所出。董贵妃是董相爷嫡幼女,上头有两个嫡亲哥哥,一位是吏部侍郎董良全,一位是衡州太守董良英。

董家出的高官不少,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即将到任项古县的县太爷董玄卿。这位县尊大人尚未及冠,却简在帝心。他在八年前因救驾之功得荫庇入国子监,次年便以国子监首席的身份参加科举,且成功拿下乡试第一,当了京城解元。

光是这样还不够,董少爷在次年的会试和殿试中依旧势如破足,顺利拿下会元和状元之位,以三元及第的强势姿态入了皇帝陛下的眼。

之后的事儿便成了传奇,有人说陛下在听他讲经后竟茅塞顿开,才接连定下许多重要国策。也有人说状元爷虽是少年,却颇有佛心,太后娘娘多次招他入宫讲法,彻底治好了老人家的失眠心慌之症。

孰真孰假且不论,状元郎盛宠加身却是连他们这穷乡僻壤都有所耳闻。也有人记忆力不错,恍然想起来:“咱们项古县十来年前不就有一位董县尊么?和这位有什么关系没?”

别说百姓们什么都不知道,八卦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这回并不需要他们去打听和印证,人家已经大大方方的掀了底牌——岭头村那座闲置许久的董家别院重新被打扫干净,要住进来的人正是原先董县令家公子,人人称道的状元郎,现任项古县的县尊大人董玄卿。

哪怕过了整整八年,温宝珠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虚了一秒钟。当年小和尚桃花眼中的脆弱似乎还在眼前,却不知道如今的他变成了什么样子?

其实按照温宝珠的预计,早在五年前,董家就该有人来请她“出山”了。然而不知是京中自有高人,还是董玄卿硬抗,自始至终都没人来接她去化解小和尚身上的灵压。

虽然以她之凉薄,别人不找上门,她也懒得挂记。但对着小和尚,她始终有些愧疚和无奈。如今听他衣锦还乡,于温宝珠来说却像是第二只靴子终于落地。至于是死是活,如何处置,不过走一步算一步吧。

二月二龙抬头,是个难得的好日子。向来平静的岭头村村口却来了一行人马,护卫在马车边的家丁侍卫威严肃穆神色沉凝,显见着不是好相与之辈。

并未理会路边惊疑不定的百姓,马车径直驶到董家别院。村里人这才恍然大悟,又忍不住交头接耳:“是县尊大人吧?这排场可真厉害!”

温宝珠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十五岁大姑娘——虽然按照她的习惯计算,不过是十三岁半的初中生年纪罢了。若是在别人家,这般大的姑娘就算没嫁人也已经订了亲,偏她虽然长的好看又福运加身,却没人上门来谈婚论嫁。

倒不是村里人看不上她。哪怕她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光是她能随随便便从山里薅出好东西来的能耐,就让许多人家艳羡不已,恨不得娶回来当个祖宗供着。没看老温家这几年过的红红火火人丁兴旺,小辈儿的子嗣一个接一个的往外蹦,温老头也豪爽的大笔银子置办田产么。这么多钱财从哪里来?不都靠着温宝珠的好运。

温家人虽然沾温宝珠的光,却不想耽搁她的婚事,早两年就有相看的打算。然温宝珠不似普通姑娘,她的婚事得自己做主。而她的法子也简单,只不知从哪里寻来一枚半月形的玉佩,说是谁能找到配对的另一半,谁就是她的良人。

乡下人能戴个银镯子就算不错,哪里寻得到什么古玉来配对?所有人都当这是温家的推托之词,又不敢在背地里说那位祖宗的坏话,只得对此闭口不谈,更没人敢大咧咧找温家结亲。

温宝珠成了岭头村的剩女,好在她哥比她爹还疼她,一点儿不在乎家里养个老姑娘。连她嫂子都连连宽慰:“你的姻缘和旁人不同,是要看缘分天意的。可别自个儿着急上火,该干啥就干啥,少听那些长舌妇胡说八道啊。”

她说完还提点自家五个小崽子:“你们的好日子都是你姑给的,一个个的得知道孝顺!若是让我发现哪个敢对你姑不敬,看我不揭了你们的皮!”

她长子温玉田是个十岁的大小伙儿,对老娘的老生常谈恨不得翻白眼儿:“我们最喜欢姑姑啦,谁敢欺负姑姑,我们联手揍扁他!”

老二温玉山比哥哥小两岁,这会子一张圆脸笑的人畜无害:“村里还有人敢在背后说姑姑坏话么?我会好好与他们家娃儿讲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