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想要我命你直说(第2/3页)

你说什么呢?民间文化指裹小脚、竖牌坊、程朱理学吗?

凌霄诧异道:“当然是要由我们掌握文化主导权了!”

四爷:……

四爷有被急转弯噎到。他感觉今天这天儿没法聊,灌了半杯茶才缓过来,耐心总结:“要管,但是少杀点人,是这意思吧?”

凌霄矜持道:“我可不妄议朝政。”

今儿是你来找我抱怨方苞没来谢谢你的。

四爷酝酿了一下,到底舍不得说“滚”,手指指向门口让她麻溜走人。

凌霄哈哈大笑,把四爷的手拍开,表示你怎么开不起玩笑呢。

“影响舆论,倒是有个大杀器。”凌霄忠实履行自己的谋士职责,在记忆中翻穿越人士的技术储备,“报纸!”

别人观点的传播靠嘴,靠小圈子里的文稿流通。报纸上印着的信息,只要发行量起来,能传播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再高明的观点拿什么和一个城市的发行量斗?

什么叫平台力量啊!

四爷悚然而惊。朝廷定期给官员发邸报,但他还从未从这个角度理解问题。他代入邸报思考了一下凌霄的逻辑,一针见血指出问题:难道报纸印什么,人们就信什么吗?

凌霄说:“这就是百无一用的书生有用处的时候啦。”带带节奏,夹杂私货,指鹿为马,书生专业对口。

四爷脱口问:“那文人们自己就可以办报,反而帮了他们的大忙。”

凌霄无语,祖宗,您在这儿跟我装什么纯洁,你一个专业搞文字狱的你问我这?

“可惜你用不了。”凌霄总结,报纸这样的舆论大杀器,首先你得是个皇帝,最起码也得是个朱标级别的皇太子。

四爷躁动的心登时清明了,的确。他还没来得及失落,便听凌霄继续说,“不过这其实又绕回来了。报纸是给识字的人看的!现在识字的人是谁?还是官员地主读书人。”

凌霄对四爷发出灵魂质问:“你都官绅一体纳粮了,你老惦记让方苞谢谢你干什么?”

四爷:……好像是这个道理。

凌霄问出这个问题,答案就立刻在心里冒出来了——首要问题是区分敌友!

雍正帝在压制豪强、开搞土地兼并、缓解社会矛盾的时候,不纳税的人是他的敌人。但他本质上跟这帮人还是一伙儿的,自然想要他们的认可。

凌霄把这些在心里绕了一圈,趁着四爷被自己的问题问懵,抓紧时机忽悠:“所以我们要得民心,就不能靠报纸!得让我们的宣传和文化深入民间!你抓紧了民间的文化,就是抓住了民意,既不被皇帝忌惮,又比文人夸几句强出百倍去!”

四爷果然意动:“不用报纸,还有什么新奇事?!”

凌霄:这就要说起《女巡按》了!

请允许我隆重为您介绍中国戏剧在清代的艺术大融会——京剧!

凌霄从年前在府里看昆曲就惦记上抄戏了。穿越前辈们抄红楼梦抄金庸,凌霄是比不上这样百万字的记忆力,但抄戏对一个伪戏迷来说,问题还真不太大。

戏曲好啊,信息量低,老百姓都能看懂;擅长抒情,尤其好在能把简单信息框定的感情用唱段推到极致,非常感染人。

很适合在大清搞先进文化宣传!

做这样的宣传工具,王府里的昆曲班子是不行的。以唱腔论,昆曲是“雅部”,唱的是文人传奇;各个地方声腔是“花部”,唱给老百姓听。民间地方声腔在清代融合大成,是为京剧。

“乾隆爷今年多大了来着?”凌霄问四爷。

有著名诗人殷鉴在前,四爷对这一问虽然摸不着头脑还是提起了警惕,“四岁。”

“乾隆爷八十大寿那年,四大徽班进京祝寿,在京城沟通艺术交流唱腔,逐渐形成了京剧。”

四爷一下被提醒了:“汗阿玛六旬大寿,也召了民间戏班进京。”

“正好戏曲人才都在。”凌霄总结,“与其老想礼贤下士对待什么文人,不如直接搞文化产品面向群众搞宣教嘛。”

“对啊。”四爷一下子就有了点子,“可以唱唱汗阿玛少年擒鳌拜!中年平三藩!晚年……”晚年废太子?

他正琢磨着怎么歌功颂德当个大孝子,凌霄满脑袋小问号。

啊这,你的宣传、我的宣传好像不一样。

“爷。”凌霄小心提醒他,“我只会抄。”

至于你规划的康熙三部曲,可以拨款排新编戏……

四爷奇道:“你说的这个京剧,就没有颂扬朝廷的戏码?”

“……这个,京剧是民间艺术……”

凌霄见四爷总不往自己忽悠的道儿上走,心道那你别怪我给你整个狠活儿了。

她从桌上笔架取了毛笔,刷刷刷写了一段唱词,递给四爷看:“这个就很符合现在的朝野局面!是曹操和曹丕的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