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科技领先是第一生产力(第2/3页)

赵充国愣愣的看着面前的身影,探出双臂,将冲上来的三四个大和士兵一起揽住,迈步前推,竟凭借蛮力,将一干人一起推到了彼端的城头下。

那身影也一起从半空跳落,并探手从虚空中抽出两个青铜大锤,在城头坠落的过程中,连续出锤,将跌落的大和士兵脑袋砸的四分五裂。

这人……好勇力,凭空抽锤是无中生有的兵策神通!

赵充国也跟着从城头跳落,借力落在一个敌军的尸骸上,因为身上有伤,打了个趔趄才站稳。

熊三提着大锤子,用小臂抹了把脸上的血迹,回头看向赵充国,鄙夷道:“就你这两下子还冲城,跟着我。”

抡起大锤跟两粒花生米似的,接连砸出。

赵充国随在熊三身畔。

俩人组队前冲。

也不知厮杀了多久,赵充国只感觉眼前刀枪如林,密集到几乎封死了每一寸虚空。

他拨开刺过来的长矛,汉刀上挑,顺势杀了一个大和士兵后,百忙中扭头看向身畔。

熊三大锤开阖,就在不远处。

侯爷的女婢,比我厉害……赵充国心忖。

突然,他感觉压力一松,却是足下出现一座庞大无匹的军阵,将他们全部纳入其中。

军阵内涌出的力量,为汉军加持兵势。

以逸待劳,帮他们快速恢复体力,走为上的速度,美人计的幸运眷顾。

本来濒临体力极限的赵充国,瞬间感觉自己又行了。

他耸肩前撞,身形似左实右的晃了个假动作,猝然撞在对方一名士兵身上。

“复陆支率部居左推进,虎贲卫居中,陈庆麾下右侧列阵。

各部,以弩轮阵破敌,枪兵为盾,配合弓弩!”

霍去病推动识海的将印,军阵覆盖内的汉军,每个人都对他的命令,听得清清楚楚。

随着军阵位移变化,杀入城内的汉军快速聚集,与各自的阵列相合。

所有城池在建造之初,都会充分考虑城防,行军等问题,所以主街道非常宽阔。

大和国王都的主街,有七八丈宽,可以并行车马。

汉军在军阵的护持下,快速列阵。

骑兵下马后,刀枪前指,形成了最前排的枪阵。

而禁军队伍里,霍去病身后的一支兵马,始终没参与冲阵。

他们身上,都背着一个和背脊等宽,等大的铜匣子。

那是个箭匣,内部密密麻麻的列满了汉军配发的短弩箭。

每个箭匣里,超过五百枚巴掌长的弩箭,下方有简单的机扣,便于从箭匣里取出小的箭盒。

此时这一列背负箭匣的部众,被护在队列中间,以滚轮阵的方式,一排排交错前推。

也就是前排射袭完成,后排利用马位间隙,前插继续弩箭的射袭。

之后是第三排。

如此重复,始终保证有一排横向拉开,人位于马上,居高临下,射出的箭恰好越过前排枪兵,落入敌阵。

而他们手里持握的是一种上方装有箭盒,拉动弩弓机扣,就能轮替射箭的新式军弩。

霍去病让墨家工匠研究迫击炮这种超出他们认知的东西,进展缓慢。

但说出大概原理,让墨工制作出后世的连弩,却是难度不大。

一段时间的尝试调整,对现有的弩机进行改良,就出现了此时汉军正在用的新弩。

类似三国时期的诸葛连弩。

拉动机扣,箭匣里并排放置的箭矢下沉,一次次被机扣勾连,推动,便得以循环射出。

箭匣内平行的是两枚短箭矢。

而一个箭盒从上往下,能放六列箭矢,全部射完,换下一排跟上。

后退轮替的两排弩兵,趁机完成装箭。

三排轮动,便可形成一个箭矢不断释放的循环。

汉军的阵列,滚轮般往前推动。

箭矢密集如雨,虚空中充斥着弓弦震颤的声响,形成集火优势。

大和士兵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箭阵。

整个队伍在箭阵配合下,行云流水般前行。

岛国部众执盾前冲,只要被前列的汉军枪兵拨动盾牌,稍有空隙,就会被射中,人员不断倒地。

第一阵箭矢还没停,第二阵,第三针,第四阵,陆续射来……

霍去病策马跟在阵列后方。

这是他首次尝试新的弩机箭阵,因为是在城内,威力打了些折扣。

要是打突袭的伏击战,这种弩机连射,威力会更大。

‘科技领先’是第一生产力。

让攻城战比想象中推进的更快,伤亡更小。

前方,大和王城已清晰可见,朱红色的大门,城楼上下站着神色紧张的大批守军。

“霍侯,不知为何,我进入这城内,总感觉心惊肉跳。

我们联合出手,早些定鼎战局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