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位皇帝画了三个圈(第2/3页)

要是男主人愿意,她们得了宠幸后,还可以给个妾的名分。

刘清公主之尊,伺候的丫头也是精挑细选,千娇百媚。

等在寝殿外的就是随时可以侍寝的女侍。

刘清眉眼娇媚,又道:“夫君若是心有所属,看不上我的女侍,自行纳妾也可。”

霍去病道:“为夫准备先教你些新本事。”

“?”刘清一脸纳闷。

这一晚,公主殿下果然学会了许多新东西,深切的理解了人伦文化的精髓。

比如口不能言,肩不能扛,皆是不昆阴阳术的范畴。

……

第二天一整日,刘清都面色红润,给了霍去病好几个白眼。

她刷牙,洗澡后才更衣去了绣衣所在的梁园。

霍去病却是早早上朝,而后回到禁军大殿,处理军务。

十一月初的早上,窗外的阳光清澈。

霍去病拿着一份禁军将领的名单,细细审视。

十万禁军,将校以上者便有三百余人。

霍去病在考虑对兵制的调整。

而这些将校以上的军官,是第一批调整的对象。

想让汉军更强势,不但要有良好的训练,装备。军制,包括民生都要跟上,用来做后盾。

春秋以后,最重要的军事改革是胡服骑射,来自战国时候的赵。

当时的赵武灵王发现胡人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

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当时赵国军队主要以步、车兵为主。往往军队还没反应过来,胡人已经打完跑了,追都追不上。

于是武灵王提出学习胡服骑射的简单,迅捷,将骑兵发扬光大。

这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冷兵器作战理念革新。

当赵军开始轻装简从,通过规范刻苦的训练,形成骑兵编制,很快就超越了胡人。

后世亦是延续了这套改革制度,在不同时期,建立起一支又一支强军。

皇帝,霍去病,卫青,共同的志愿便是让汉语,汉文化,汉人的荣耀,深深的烙印在一代代后人的骨子里,传承不衰。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根基便是强国,强军!

霍去病的首要目标是明确军功制,让汉军的晋级方式更清晰。

简单说就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进一步鼓励部众奋勇作战。

当然,强军要和国力,国策,君主的想法呼应,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霍去病准备先调整其中的一部分,看看成效。

翻阅过禁军各级将校名单,霍去病又取出子遗留的修行方法。

子的纵横家和小说家修行,都很高深。

霍去病查看其修行,是考虑进一步把子背后隐藏的秘密,挖干净。

其通过竹简传讯的方法,有些需要独门修行才能使用,白南妤也无法对应传输。

霍去病抽出闲暇时间,研究子的修行,便是想看看这部分背后还有没有隐秘。

下午,霍去病被皇帝召见,来到未央宫的书房。

董仲舒,李蔡,张汤,卫青,程不识等文武齐聚。

皇帝环视众人:“近来朕和公孙丞相,李御史,张汤,夫子等人,联袂制定了二十一条新政。

这些新政将陆续颁布,传达天下。招众卿过来,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内侍董旭将一部部简卷,呈给每个人观看。

卷上写的便是皇帝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共二十一条。涉民事,法例,商事等等民生的方方面面。

所谓民生,就是百姓日常生活的相关,衣、食、住、行,都在其中。

治理一国,除了皇帝,众臣的调控,能影响民生起落的事,还包括自然灾害,洪涝地震这些。

尤其洪涝方面强度极大。

历朝历代都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和华南地区,进行治理。

国家巨大的财政需求和超发货币,亦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影响民生。

这些事如何调整,就是大臣,皇帝需要做的。

皇帝所发政策,便是在对这些事项进行调控,下属各部皆要为之配合。

待众人看过简卷,皇帝问:“众卿有何意见?

大司农,你先说。”

九卿之一的大司农道:“我大汉开国后,沿袭部分秦时留下的制度,在关中地区一年两耕,眼下已扩展到各地方郡县。

今年地脉丰泽,无大灾大患,可确保是个丰年。

秋收以后,国库初步盘点,比去年粮备,物产增收多出足一成。

陛下在新政上提出明年要筑新坝两座,增收足可支撑。”

多一成,就是比去年增收百分之十以上,还不错……霍去病换算成后世的增收比,暗自盘算。

皇帝问:“盐铁事进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