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崩溃的北元大军(第3/4页)

哪怕是自己的友军见到,也只能是无奈的骑马踩踏过去。

这是所有骑兵的规矩,因为没有办法去避让。

一旦避让,会让整个大军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假若发生撞马的事情,那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出现骑兵的营啸事件。

北元骑兵还是很勇敢的。

即便前头有黑烟,大多数也是敢于直接冲杀过去。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遇到后两排骑兵的射击。

在这样大军对冲的情况下,都不需要特别的瞄准,只需要大概的准头,很容易就能打中。

一时间,北元的重骑兵死伤惨重。

而北元的轻骑兵在侧翼迂回射箭,却对明军无法形成有效杀伤,几乎跟打酱油一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傅友德的战鼓声更加密集了。

明军的速度也变得更加的快捷,紧凑。

反观北元骑兵虽然多,但是他们只能依靠重骑兵对明军去形成伤害。

轻骑兵无奈下也只能放弃弓箭,转而对明军发起冲击,这无疑是送死的战术,他们的刀剑根本没法破防。

可北元没有选择,只有轻骑兵去影响到明军的阵型,才能给北元重骑兵近身战的机会。

否则明军火绳枪的风筝打法,会直接把所有的北元重骑兵耗死。

慈不掌兵,北元统帅在下达了这个命令后,已经是面若死灰。

他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大败的前兆。

重骑兵已经是成了他最后的期望了,毕竟北元还有人数上的优势。

明军只有一万五的骑兵,只要轻骑兵黏住,让重骑兵冲锋进去,即便是二换一,三换一,最后的胜利也将属于北元。

可惜,北元统帅不知道,当他想用重骑兵冲阵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输掉了。

火绳枪的距离越近,伤害越大。

先前距离有些远,很多重骑兵即便被打中也不至于落马,然而在近距离下,火绳枪几乎是一打一个准。

北元统帅确实是很有战略眼光,重骑兵的贴身战,确实是北元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可是他却不知道,明军骑兵身上穿戴的,都是千锻钢所制作而成的盔甲。

他们的长刀,自然也是千锻钢所制。

在近距离的拼杀中,明军可以完全忽视对方砍来的攻击,直接用盔甲硬抗,然后趁此机会一刀过去。

这种放弃闪避,犹如是直接换命的打法,让蒙古骑兵也要胆寒。

可接下来他们就发现,自己的刀砍在明军身上,对方只是微微一顿。

而自身的盔甲却不能阻挡明军的长刀。

刹那间,短兵相接的双方,顿时就产生出极大的差距。

就好像是数百枚鸡蛋砸在石头上一样,数量再多的鸡蛋,就能让石头崩开裂缝吗。

从远处看,双方骑兵对垒之后,明军的骑兵冲锋不减,不断的吞没北元的骑兵。

同时在侧翼的明骑,开了一发火绳枪后,直接就是进行冲杀。

一汉当五胡的说法似乎都要在今天发生改写了。

因为往往十几个北元骑兵都不见得能够让一个明军骑兵落马。

文明层次的差距,在这一刻展现无疑。

战争不过只是僵持了两个时辰都不到的时间里,北元这边就已经是撑不住了。

要知道像是这种大军对战,别说是几个时辰,打上个几天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人的力气,马的力气都是有限的,往往几个回合就没劲了,除非是战力悬殊,否则打个几天都很正常。

但是明军打破了这个规律,火绳枪可不比弓箭,可以节省大量的力气。

加上本身盔甲武器的碾压,士兵的体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反观北元,对比下来就完全不同了。

体力跟军备的差距太明显,而且北元骑兵最初是作为雇佣兵来支援徐辉祖打帖木儿的,完全没考虑过火炮的事情,因此傅友德才敢这么直接带着骑兵掠阵。

当伤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北元大军中不断有骑兵开始逃跑。

似乎只是在几十个呼吸的时间里,就呈现出了兵败如山倒的局势。

傅友德在远方看了,哈哈大笑。

只不过擂鼓也是个力气活,现在他已经把擂鼓的事情交给击鼓兵了。

哪怕再年轻个几十岁,他也不可能去擂鼓一两个时辰。

战鼓一般都是几十个士兵轮流击鼓。

“击鼓,追敌!”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实际上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敌军伤亡都是在逃跑的时候留下的。

北元那边也看着局势,开始偃旗息鼓,鸣金收军。

明军骑兵们更加兴奋起来,在这个时候,往往是能够建立更大功勋的时候。

比起一般的退兵,这次明军的优势可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