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海外共同繁荣计划的开端(第2/3页)

……

朱英对于朱允炆跟宋忠一起的事情,并没有过多关心。

他现在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大明的殖民计划。

目前大明的常备军,加上所有军户士兵一起,已然是超过两百万之多。

这对于整个天下而言,是绝对的第一,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比拟。

但同时,大明辽阔的疆域,也需要镇守。

可以随意调动的兵力,大约在八十万左右。

如果抽调太多的话,对大明的统治会产生影响。

而现在,倭国四大藩王中,就有二十万兵力常驻。

在安南有十五万兵力。

这便是已经去掉了三十五万兵力。

占城这里,包括朱允炆的五万精兵,共有将近二十五万兵力。

现在大明内的两百万兵力,已经有六十万兵力在各藩国,属国之中。

这么算下来,大明国内还有一百四十万兵力,似乎非常足够。

实际上并非是如此。

因为这里头涉及到战兵跟辅兵的比例问题。

二百万兵,是包含了辅兵在内的统算。

实际上真正的战兵,绝对不会超过五十万。

当你朱元璋的南巡大军离开占城后,占城剩余的大明兵力也就是朱允炆的五万精兵,还有将近三万的大明水师。

总计八万兵力。

而占城国虽说不大,但因为是南洋地区,物产丰富。

目前的人口数目在百万左右。

常备兵力将近二十万。

八万对二十万,看似人数比相差很大,但实际上大明的军备可以轻松碾压占城国。

朱英并不担忧兵力问题,主要还是管理问题。

大明现在虽说不断加强普及教育。

但常言道,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普及教育在先前的基础上,正在向下级县城兼容,可这也需要时间的沉淀。

堪堪开战不到三年的时间,哪里能够有这么大量的人才储备。

倭国那边,因为金银热的关系,已经是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而云南目前也同样需要不断的迁徙人员过去。

于此同时,还有安南这么大块地方,也同样需要大明百姓,人才的填充。

现在又来一个占城。

哪怕说高丽都已经是锅中熟肉,朱英都没有精力去安排了。

其实李成桂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同样有着庞大的野心,并且经常干侵吞中原领土的事情。

历史上,大明身为大国,身边围绕的都是小国,虽然没有威慑力,但是蚂蚁虽小,却能决堤。大明的领土缩小的原因就有小国攻打,云南的土地缩小就是缅甸的侵略,而大明东北领土的缩减,也是因为朝鲜的攻打。

唐朝和新罗战争之后,大同江的界限一直都在,王氏高丽和契丹之战以后,边界线又移动到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这一地方。

只有的金朝和元朝时期,这个边界线一直都在,没有丝毫的越界,但是到了明朝,朝鲜李朝开始大举进攻中原领土,并占领了中原东北的部分地区。

朱元璋北伐时期,高丽趁着明朝和蒙古作战的间隙,进兵占领了鸭绿江以南的地区。

明朝打败蒙古之后,朝鲜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勾结蒙元的残存势力对付明朝。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蒙元虽然覆灭,但是他们剩余的势力还是不容小觑。

洪武十五年到十七年,朱元璋其实讨伐过两次高丽,但都以失败告终。

只是历史上李成桂夺取了高丽王位后,因为内部的问题而选择跟明朝和解,并且让朱元璋赐予‘朝鲜’之名。

实际上后世的鸭绿江并非界河,只是明朝后期太过于腐败,这块领土被李成桂夺走,后世也未能回归。

朱英这里之所以一直没有把高丽完全纳入到大明统治中来,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倭国和小冰河时期来临的灾难。

当然,实际上李成桂想要夺取王位的事情,到现在来说基本上已经是泡沫了。

高丽目前相当于王室,姚广孝,李成桂三方鼎力。

在大明没有富余人口的情况下,朱英没打算大量迁徙百姓过去。

南洋这块,可不仅仅只有占城。

后边还有多数林立的王国。

单纯靠兵力去扩张领土,这不现实。

“有时候还挺羡慕帖木儿的。”

朱英有些感叹道。

至少在扩张这方面,帖木儿就完全不在乎后续影响,直接就是强势征服。

其实这样的行为,朱英也能轻易做到,甚至能够轻易占据大量领土。

可对于整个大明体系来说,反而是被拖入到另一种深渊。

帖木儿帝国在帖木儿死后就四分五裂,并非是继承人的关系,而是注定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