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开始摆烂的朱元璋(第3/3页)

在这一点,其实是非常好操作的。

只需要进行一个青壮跟部落的分离,然后实行闭环式的洗脑培育,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骑兵。

朱元璋并没有被这番话所震撼,而是在心中盘算起这个方案的可能性。

按照现如今大孙提出的计划,无疑是极为完善且完美的,但是能否真正的实施落地,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大孙准备前期筹办多大规模,每年投入多少钱财。”

“草原偏远,控制极难,必当选派足够可靠之人方可。”

朱元璋斟酌一番后说道。

朱英点点头:“在教化之上,孙儿便是搬照如今大明军事学院的章程,在投入上,预计前期收各部落五万骑。”

“草原骑兵不同于咱们大明,不必先行全部配甲,只需要简单的制式服饰即可,届时孙儿会让这些制衣厂,按照草原上的风格习俗,制造统一的衣袍。”

“在钱财上,孙儿准备先行投入三千万宝钞同等的物资,让这些投靠咱们大明部落的生活和北元彻底划分开来,此番便可多多吸收其他部落的加入。”

“在人选上,孙儿建议以蓝玉,四皇叔为主。”

“四皇叔长期生活北平,对于草原本就很是习惯,如今蓝玉出发前,孙儿给其暗示过草原凉王的可能,如此自当可形成一个制衡。”

“再加上孙儿这边军事学院过去的学子,则可形成三股势力相互掣肘,即便朝廷无法有效直接控制,也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力。”

听着大孙条条是道的安排和分析,朱元璋微微向后边椅子靠着,心里头感觉很是舒服,轻松。

想当初,不管是安排什么事情,朱元璋都是亲力亲为,他也是第一次当皇帝,自然也没有什么经验,什么事情也都是摸索着来。

每次安排制度类似的琐事时,都会整夜的思考,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对于外人,尤其是那些有才聪明之人,朱元璋又打心底里信不过。

像是先前的刘伯温所奉献的制度章程,朱元璋都会花费许多心思去琢磨,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涉及到江南士族的利益瓜葛。

即便是李善长,胡惟庸这些跟着自己一路走来的老兄弟,在很多事情上都会有着自己的立场,而不是站在老朱家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大孙就不同了。

这些所思虑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按照大明的发展,老朱家传承来看待。

这就让朱元璋在很多方面特别省心。

所以才会在听大孙讲述的时候,下意识的靠在椅子上,这便是一种极为信任的体现。

“老四他现在不是被敕封了倭国燕城吗,这边大孙又准备如何去安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