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朱元璋的选择(第3/3页)

“咱能看出,大孙有很多的想法,不管是对倭国,亦或是安南,高丽,甚至是海外诸国。”

“草原这边,大孙也布局了很久,但一直没取得什么好的成效吧。”

朱英回道:“爷爷猜得准,孙儿很早就在草原上布局了,甚至最开始,比高丽还要早一点,但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发展。”

朱英的起源,是在西域。

西域临近东察合台汗国,而朱英第一手选择的,自然就是那里。

高丽可算是在极东的另一头。

然后发展到后面,东察合台汗国这边,群英商会的势力虽然不算小,但也就相当于一个中型的草原部族,而且由于极为分散,根本无法形成凝聚。

对于一些草原上的事宜,更别提插手和说话的资格。

反而是在跨越北元,辽东地区数千里的高丽地区,因为提前知晓一些进程,取得了很好的突破。

而这些对于朱元璋来说,可谓是一目了然。

“大孙若想要征伐四海,对于将士们的把控是一方面,但是有时候,本身也需要更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大战之中。”

“如若是一帆风顺的胜利,那咱也不用多说什么,但若是遇到僵持的局面,前方的军报传来,朝堂上众臣的建议。”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就需要大孙本身来做出取舍了。”

朱元璋非常清楚大孙的野心。

这也是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原因,如今已经年迈的他,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能一场战争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数年的光阴过去,而大孙要征伐的地区,就以现在朱元璋看法来说,不要太多。

可谓是东南西北,全都想要。

朱元璋老了,而大孙,太年轻了。

已经六十五岁的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的时间。

十年,二十年?

然而即便是二十年之后,大孙也才堪堪三十九岁,还不到四十。

哪怕是对于普通的庶民来说,四十岁都算是正值巅峰。

在那之后,大孙若是遇到了关于战争的选择,会如何选。

以大孙的性格,朱元璋甚至能够想到,自然是打下去。

可有时候,战争并非是一路往下打便就可以的,适当的退让,才能发起更好的进攻。

而自从讨伐倭国开始,朱元璋就发现了大孙在战争上的短处。

简单来说就是掌控。

对于倭国目前的战争,大孙与商道的处理完全相反,几乎是任由其发展,没有半点掌控之力,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得到关于草原上的情报之后,虽说心中非常不舍,但最终朱元璋还是决定让大孙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