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驿站民用(第3/3页)

每年的开销,简直是难以估量。

朱元璋军户制度,把将士们的粮食这块,进行了转移,但驿站的负担,每年都要拿走大明财政将近三成的岁入。

这就是为什么大明建国至今,每年都是入不敷出,需要印刷大量的宝钞进行亏空的弥补,一直到后面的宝钞崩盘。

当然不可能说,所有的驿站都给民用,这里就需要划分一个分界线出来。

将民用和官用,进行一个区分。

区分之后,就是如何赚钱的方式了。

这一点,对于目前的朱英来说,要非常的谨慎。

因为这已经触及到老爷子那里了。

想要盈利,那么就避不开将老爷子的定下的政策进行改动。

那就是朱元璋定下的职业分配制度。

职业分配制度,将整个大明的人口,限制流动,而现在朱英就是想要办法让人口流动起来。

朱英知道,在老爷子看来,百姓们安安分分的待在本地,不要四处乱跑,那就是大明的安稳。

可朱英非常清楚这其中的弊端,若是在开国之初,自然是利大于弊,但是休养生息二十六载的今天,已经是在阻碍大明的发展了。

更别说现在番薯等新作物的出现,将会极大程度的解开劳动力,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劳动力出现。

这些闲置的劳动力,在得到温饱之后,肯定会想着谋取更多。

尤其是已经成长的青年一代更甚。

就在朱英想着如何跟老爷子述说的时候,门外传来响动。

朱英抬头看去,只见老爷子带着信国公汤和出现。

“大孙,怎的到了咱门口,都不来看咱。”

朱元璋有些不开心的说道。

朱英到了乾清宫门口这事,自然不可能瞒过朱元璋。

朱英连忙赔笑道:“爷爷,孙儿在门口就听到了爷爷的笑声,难得见爷爷如此开心,便就忍住不去打扰。”

朱元璋闻言道:“你这孩子,咱还能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不都是在聊你吗。”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就自顾自的坐在大孙的旁边,同时也招呼汤和入座。

朱英只能是尴尬的赔笑着。

“大孙这是在写什么章程呢,拿过来给咱看看。”

朱元璋扫到案台上,方才朱英自己的一些记录,便就随口说道。

朱英心里头咯噔一下。

书案上写的文书记录,便是刚才朱英对于驿站的改造,还有关于驿站民用,以及如何盈利的方案。

朱元璋见大孙没动静,也没多想,直接起身拿了过来,开始观看。

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

汤和坐在旁边,很是安静,跟透明人似的。

半晌,朱元璋才把上面的记录看完。

出乎朱英的意料,这次老爷子并没有发怒,而是问道:“驿站民用,大孙可是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