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阿归(第3/4页)

进门的时候差点以为苏喆是“妹妹”,经解释才知道算“侄女”。

此外又有一个叫“祝炼”的,听到“祝”字,还以为是什么族侄之类——祝缨无妻无子,这个她是知道的。

陈放给她介绍了才知道,这是祝缨的学生。林风,叫的是“义父”。项渔,叫的是“大人”。

等到开宴了,更绝!

这家里竟是真的没有养一个伎乐,家里没有歌舞伎,也不招女子来陪饮——比陈府还干净。怪不得两家如此投契。

嫁到陈府之后,施萍才知道,传说中陈府“洁身自好”竟是真的。陈家家教颇严,子弟几乎从不去青楼,家里也没有什么家伎,倒是养了几个乐师。陈萌以身作则,只有一妻一妾。妾还是前两年在外任上,陈夫人觉得精力不济,为陈萌聘的。主要是伺候起居。

施萍对这样的人家是很满意的。

陈萌笑道:“对,高兴的!”

席间,大家说笑,投壶,做游戏。

陈萌看了眼祝炼,问祝缨:“阿炼这就回京了?放到户部?。”

祝缨道:“去北地。趁着年轻,做些实务。”

“你已经把他放出去了,不得拢回来吗?”

祝缨摇摇头:“还不够。”

她给祝炼安排的是到北地做县令,之前祝炼是个县丞,现在做县令,升得很快了。正好到郑川手下干活,捆一块儿攒功劳容易些。

再过个几年,就可以从北地再调往其他的地方了。

陈萌看了一眼陈放,陈放的职位相对于年龄来说已经算很高了,他也想给儿子弄个外放,再不外放,就得跟郑熹似的了。但是儿子又新婚……

祝缨笑道:“怎么?心动了?”

陈萌道:“再不安排,就晚了。”

祝缨道:“我看你先别急,让小两口再安稳过几天日子,等到春暖花开了,倒是有个地方。”

陈萌问道:“哪里?”

“盐州。”祝缨说。

陈放做事,祝缨是了解的,比较周到,陈峦教了他许多道理,自己又给他带到北地使了两年功夫。皇帝对盐州的事恨得要命,派个别的人去,未必会宽容。但是,对盐州的情况来说,恩威并施才是必要的。

陈放挺合适的。

陈放的品级,出去起步是个知府,做盐州别驾也未必不行,大有可为。

陈萌道:“安全么?”

祝缨道:“百废待兴的地方,最好办了。我的学生,都给他们派到北地去。苦点累点,但只要肯干,成绩看得见。”

陈放也跃跃欲试。

陈萌道:“好,就等盐州大捷。”

…………

两人说话的时候,都不觉得盐州会出大事。

事实也是如此,这次没出意外。各衙门封印前,捷报传来,小冷将军平了盐州之乱。擒获匪首,斩首百余级,又俘获了二百余人,又有投降者数百人。

皇帝大喜,一面命赏功,一面把盐州刺史给斥责了一番。接着就是秋后算账。

以皇帝的意思,叛军就得斩首,匪首夷三族,其他的统统没为奴婢。

窦朋听着味儿不对,忙说:“杀降不祥!”

皇帝道:“不降者呢?”

窦朋道:“各依其罪而定。”

“这可不是犯案子!”

施季行一听“案子”就头疼,王氏的案子他可算是“查清”了,事情比江政报的还要令人恶心,根本就压不下去。“如实”报上之后,怎么也得杀俩,再判罚。

判完了,王大夫还没怎么着,余清泉等人就把他夸了一回,说他“不畏豪强”。

我用你夸吗?!!!

施季行将头一缩,死活不肯理会这件事。

丞相与皇帝争执起来,窦朋坚持不能杀这么多的人,并且建议,除了匪首等几人,其他的,给他们流放“实边”,拖家带口去北地屯田。

皇帝要求杀一儆百。

窦朋坚定地说:“杀一儆百,也不用杀这么多人。臣曾任地方,知治理之难,当此之时,官军取胜,地方当地安抚为主。以和为贵。”

大臣们都不太希望多杀戮,李侍中也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杀伐太重,有违天和,恐有灾祸。如今年景不佳,还请陛下三思。”

鲁太常道:“便为惩罚,也当有所区别。”

穆成周本来是想附和皇帝的,但是太子对他摇了摇头,他又缩了回去。

祝缨出列说:“如此快速平乱,齐王也能早日还朝。”

皇帝拗不过,悻悻地道:“但愿他们能体谅你们的一片苦心!”

所有大臣又拍皇帝的一记马屁:“陛下仁德。”

皇帝不太开心地宣布散朝。

盐州刺史被贬,需要一个新刺史,冼敬瞅准了机会,向太子建议,以江政为盐州刺史。他觉得,江政是自己一路人,如果江政再回去当别驾,不免要被刺史掣肘,干不出什么事儿来,因此为江政争取了一个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