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名单(第4/4页)

祝缨道:“能者劳、智者忧,王大夫想必也做如是想。”

“哦?他?”

祝缨道:“王家的案子落到大理寺手里了,他今天找到了我。不太好弄,最好也是个暗中办了,不大肆宣扬。”

郑熹道:“王大夫没尽全力。那也是个明白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不能放肆胡为,只为一时痛快四处树敌。

就说陈大,丞相之子、京兆尹,才上任,多少双眼睛盯着。你还不知道吧?那老翁本不敢争执,他女儿在府上也没受虐待,事态本已平息。他店中有个小伙计,一日遇到了一个书生,告诉他,只管告。你猜,这个书生是谁的学生?

陈大要是不接这个案子,又或者私下卖放,他这京兆尹的名声也就臭了。

这个时候,不给他个台阶下,倒叫他先主动示好?我得给他什么样的好处,才能叫他明白无误显露出为我所用?

那个江政,约摸也是如此吧。”

祝缨道:“我要说的,正与这两个人有关。”

“哦?”

“当年,陈、王二位相公还在,政事堂里是陈、施、王三位,他们曾将一批年轻官员外放到各地历练……”

“我记得有这事,你也是那个时候离京的。不过,有些人是历练出来了,有些人就虚有其表。”

祝缨道:“我从梧州回来的时候,路过家乡,见了陈相公。他对我说,当时是担心先帝行将就木,年轻人不知轻重卷入纷争,是有保全之意。谁知造化弄人,往事不堪忆”

郑熹的眼睛放空了瞬间,道:“先帝……太子……”

谁知道先帝太能活了!

祝缨道:“江政就在名单上,他并不是刻意针对谁。”

郑熹的表情微变,祝缨点点头:“这是陈相公给我的,我看过了,从户部与大理寺看来,大多还可以。”

说着,将一张纸递给了郑熹:“江政是个能干的人,还是不要把他推到对面的好。户部没钱了,得有人不竭泽而渔,又能打上几条鱼来果腹。”

“你以往看冼敬他们还不错。”郑熹接过了纸,发现上面的名字并没有印象中的那么多,想来是陈峦手中的那一部分。王、施两人,估计不在祝缨手上。

祝缨道:“那是以往,自从发现谁做官亲族都容易兼并之后,就觉得有些事情不必那么分明。什么士族、什么寒门,本也不是那么明晰的。”

郑熹点了点头:“就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祝缨道:“忠武军、忠武军如今半死不活。我在北地招募了三千子弟,温岳带着,也带得挺好。”

郑熹缓缓地点头,比刚才点头的动作要慢一些:“倒是,有点意思。”

“我也还没想明白,不过,”祝缨指指那张纸,“这个,我还是相信三位相公的品格。”

郑熹道:“也好。”

祝缨起身告辞,郑熹道:“来都来了,吃了饭再走。”

祝缨道:“我在这儿,那一位会不自在的。”

郑熹想起郑衍也是有些头疼的,道:“改日梅花开了,再来烹茶赏雪。”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