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相忍(第3/4页)

祝缨问道:“给少卿看了吗?”

“都看过了,画押了,在最后。”

祝缨翻了翻,提笔改了几项,道:“我家里什么样子你又不是不知道,用不了这许多,匀一些给他们吧。”

赵振道:“大人才是咱们大理寺的头一份啊!怎么能减呢?”

“我有数。”祝缨说,她没有把自己的减得最少,也没不拿。这里面是有讲究的,如果她不拿,底下人未必就敢拿。她不拿着、看着,底下人哪怕拿到手里也可能是次货。人性如此,凡上司吃饭的食堂,必比上司不去的食堂伙食好。

减完了,签上名,杜世恩的小徒弟过来了:“陛下召。”

祝缨放下笔,与他一同往外走,边走边问:“可知道是什么事么?”

小徒弟道:“丞相们与郑侯、冷侯、窦尚书在御前,仿佛听说是北地战事不太好。”

祝缨心道:我的机会来了!

一路到了御前,舞拜,皇帝道:“虚礼免了!”

祝缨拜了拜,起身,扫过了在场的人,看到太子也在场了,心道:这又是怎么了?

她安静地等着这些人谁来起个头,她好往下接。

皇帝道:“你可愿去北地?”

祝缨准备了下肚子的话,被他这一句都闷了回去,她说:“只要陛下吩咐,臣不挑活儿。不过,究竟是什么事呢?”

皇帝短促地笑了一声:“不知道什么事就敢应下了?”

祝缨道:“只要是国事。”

皇帝轻叹一声:“你们说吧。”

祝缨的目光在几人身上划过,等他们说话。郑熹道:“北地,败了。”

祝缨轻吸了一口气。

王云鹤道:“你的大理寺卿不变,兼安抚使、采访使,安抚北地、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事成即归。”

祝缨道:“是。”她心里是有疑惑的,之前北地是整顿过一番的,怎么又要重头再来?那前番整顿是白干了吗?

她说:“只有我一个人吗?恐怕干不过来,且要查当地,也不能全倚仗当地的官吏。再者,北地正在兴兵呢,若与兵士发生冲突,怎么办?”

皇帝道:“你这两日写个条陈具上来吧。”

“是。”

皇帝摆了摆手:“你们去议!”把丞相们支走,再把祝缨留了下来要再嘱咐几句。

祝缨安静地听他说:“知道你此去是要做什么么?”

祝缨道:“维系。无论战局如何,地方上不能乱。”

皇帝道:“弄清楚边军究竟是什么成色!”

“是。”

“你的忠心,我一直都是知道的,用心做,我必不负你!”

祝缨只得再拜。

“要用什么人,你只管说,不必非得经过政事堂。”

“是。”

“去吧,去政事堂,听听他们怎么说的。”

“是。”

……

祝缨向至尊父子一礼,再去政事堂。

此时,气氛依旧没有缓和,好在已经同皇帝讲过了,大臣们更加有把握了。郑熹道:“悄悄的,先不要声张,能按下去最好。”

王云鹤道:“确实不该引起恐慌。”

祝缨到了政事堂,见人都在,先问好,再问:“北地已经到了必得派人去不可的地步了么?派两个御史不够?”

“不够。”王云鹤说。情况有些复杂,想到祝缨还见过累利阿吐,又任过地方,王云鹤也认为派她去比较恰当。派个能干的,打头摁住了,比添油强。

郑熹往前推了两页纸,祝缨接过了一看,道:“这上头等于什么都没写。”

郑侯道:“已经写了很多了,这群蠢货已经找不着北了!连自己还有多少人都不知道了!”

祝缨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个理儿,她又说:“既要安抚,总得给我点儿东西吧?我不能去骗百姓说没事儿了吧?还有,官员怎么处分?安抚怎么安排?钱粮、人事……”

郑熹道:“会给你的。”

祝缨问道:“我不懂兵事,边军,到底可不可靠?这干系到我要怎么做事。”

冷侯没好气地说:“起先看着还成,如今竟是个武备松弛!冷平辉这个小王八蛋!”

祝缨道:“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准备。先把大理寺的事务交代了,再写个条陈。”

郑侯起身道:“我也须得回家准备了。”

众人各自散去,祝缨回到大理寺,叫来施、林、祁、赵等人,将事务分派了一下:“我要离开一阵子,先这么着,等我回来。咱们大理寺不应承别的事。”

施季行道:“大人要离开?为什么?”

祝缨道:“现在不能说。”

几个人心里有点发慌,祝缨已经走了。

她先回了家,家里也在准备中秋节,祝缨道:“不用准备了,咱们要离开了,打点行装吧!林风呢?小妹呢?青君她们也都叫来!项安,把京城的事留给阿金吧,她也是时候独当一面了,你们俩也跟我走。这次走得远,多带些厚冬衣!不要问!去马场把胡马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