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攒局(第3/7页)

祝缨道:“这话说的,是人都有良心,就看把良心给谁了。”

金大娘子叹道:“是啊。”

祝缨安排了人给郑侯府上报个喜,再照着之前的习惯给府里送些酒席,自己准备今晚照着约定跟之前大理寺的同僚聚上一聚。门房那里,狗却叫了起来。

这狗留在京城有点亏,曹家老两口自己就很节俭,狗也不能吃得很好,略瘦。这两天伙食好了不少,肉眼可见地欢乐了起来。

侯五开了门,一看之下便说:“赵小郎君来啦?!”

赵苏站在门外,一袭青衫书生袍,狗见了他就不叫了,警惕地看着他的身后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咕噜声。侯五看着赵苏身后的挑夫,问道:“这是?”

赵苏道:“听说义父回来了,我想义父久不回来,家里东西恐怕不凑手,就带了一些来。”

侯五心道:都回来好几天啦,等你送东西来不得饿死几个?

他头一低:“请。”

赵苏让挑夫将担子放到院子里就出去了,除了吃的还有柴碳之类,只有他的小厮捧着盒子包袱留了下来,赵家一个年长的仆人与挑夫出去算钱。

祝缨等人走了出来,看赵苏比之前见着的时候年长了一些,已蓄起了须,衣着举止上已然是个久居京城的士子了。祝缨道:“不错,有点样子了。”

赵苏道:“义父,儿来晚了。”

张仙姑笑道:“不算晚不算晚,正正好的,今天又有好事儿呢。”

赵苏便问何事,张仙姑道:“她做知府啦!”

赵苏急促地问:“义父要离开福禄县?”

“去南府。”

赵苏一颗心放回了肚里,道:“那可真是太好啦,恭贺义父高升。”

“还有好事,走,里面说。”

他们到了前院的正堂,祝缨上面一坐。

赵苏郑重地拜见义父兼道贺,顾同听到他说完贺词,也跟着在后面再拜而贺,小吴敏捷,顺势也拜了下去。祝缨道:“都起来坐吧。你们两个,已有官身了,还这么拜就不合适啦。”

顾同笑道:“我拜老师,与别人不一样。”

小吴道:“小人本来就是大人栽培的,与别人也不一样。”

赵苏笑道:“我是别人?”

顾同道:“你自己瞎想的。”

赵苏、顾同下面对坐着,小吴挨着顾同也坐下了。项安、项乐往祝缨身后一站,杜大姐来上茶水。

祝缨道:“小妹的敕封也下来了。”

赵苏心情十分复杂,一时没有掩盖得住,道:“舅舅……”

祝缨点点头:“升天了,我去送的,身后事还算安宁。你呢?看着还好?”

赵苏将身子拔了拔:“总算赶上趟了。”说着,让小厮把那个小包袱拿过来,接过之后郑重地递给祝缨:“义父,这是儿在国子监读书时记的札子,国子监的书籍义父能弄得周全,师傅们上课讲的些东西常是有感而发,未必记录成册。还请义父带回家乡。”

祝缨很高兴地说:“你有心了呀!”

赵苏笑笑:“京城繁华之地,确实令人心胸开阔。”

“是吧?跟他们对着骂了吗?打他们了吗?”

赵苏笑出了声:“到了这儿,我不说,别人也不知道我是獠女之子,我们这些人统一有一个称呼‘蛮子’。”

“切!”顾同说。

赵苏道:“别说咱们了,比咱们还北的那几个府州,也是蛮子呢。同学们互相攻讦的时候说什么的也有,南人、北人、东边的、西边的,各有蔑称,互相对着调侃。也就那样了。”

顾同道:“就是,他们说是蛮子,你也讲他们……”他忍住了,想起来老师也是北方人。

祝缨问道:“有人抱团儿排斥你么?”

赵苏道:“还好。人一多,什么样的事儿都有。还应付得来。”他多少有点钱,既不是最穷的、也不是最富的,故意针对他的也少,一些恩怨就不怎么显眼了。

京城常见四夷,长什么样的都有,又有番学。他很高兴自己没有进番学,进的是正经的国子监,还是自己考的。

或许岳桓等人因为祝缨的书信对他稍有照顾,夸他:“天资尚可,就是来得晚了有些耽搁。”他自己从最后几名入学,将成绩追成了个中等,虽然再往上努力总觉得撞墙,比不得全国最顶尖的那一拨人,凭本事考的中等大小也算个青年俊才了。

顾同有点羡慕地说:“真好啊!”

赵苏道:“你也不赖呀。”

“那是!”

祝缨道:“明天休沐,你且住一住吧,今晚咱们出去见些客人。”

“是。”

…………

才回京的时候,并不曾料到自己会做南府的知府,当时的一些安排就需要做一点调整。

当天晚上,祝缨约了与大理寺的旧同僚们同聚,于“旧友相聚”之外,又添一分升官的喜宴,席面上也多加了几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