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2/4页)

王德水起诉香江警署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警察的公信力下降得厉害,许多市民堵在警局骂他们无能。这也给他们办案带来难度,秦知微理解孔督察难做,答应会配合。

卢哲浩只能向孔督察透露,他们从尸体衣服上找到DNA,很有可能是凶手的血,只要与三名嫌疑人比对就能确定谁是凶手。

孔督察想询问更多,卢哲浩却怎么都不肯说了。

由于这血已经过去一年多,需要精密仪器才能检测出来,要等一周以上。

在孔督察透露案情后,报纸上的批评声终于少些。

转眼过去几日。DNA报告出来了。与三名嫌疑人并不匹配。他们又从香江DNA库查找,依旧找不到累犯。毕竟香江的DNA库是五年前才开始建立,只录这五年犯罪者的DNA。如果没有犯过罪或是没被抓到,DNA库里是没有的。

案件一度陷入停滞。

秦知微也是头一次发现查案其实并不容易。

发生案子,第一调查死者身份,确定死因;第二步调查死者关系网。第三步调查谁最有可疑,结合对方的行凶动机,锁定嫌疑人;第四步找证据;第五步拿到嫌疑人口供。这五步按照困难级别依次递进。

但是查案并不都是按照这一二三四五步来,有时候顺序会颠倒。就比如现在,他们直接跳到第四步,别以为跳到第四步就简单了?不是的,一样让人抓狂。

秦知微头一次怀疑自己的能力。明明她学了那么多知识,明明她还有金手指,但是她锁定不了嫌疑人。她心头有火,嘴角长了泡。这些警员不仅不怪她,反过来劝她,“想开些。你也不是神仙。有时候案子就是这样。怎么都绕不过去。说不定某天凶手大意了,被警方无意间抓了,录入DNA,我们就把案子给破了。”

这种情况还是经常发生的,因为这些罪犯一次抓不住,就会助长他们的犯罪气焰,以后还会再犯案。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秦知微回之苦笑。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法证送来尸骨报告。法证通过容貌重整技术恢复尸骨原貌。

卢哲浩让公共关系科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示,没过多久有市民打电话过来。

秦知微将对方提供的照片与法证模拟出来的照片对比。说实话只有三分似。但是结合身高、衣服和打火机,死者妻子觉得一定是自己的丈夫。

死者衣服也有血,验过DNA,终于证实死者身份。

死者是一名医生,因为向病人索贿被一家公立医院开除。他跟妻子感情不和,在外包了个二奶,不怎么回家。他妻子一直以为他跟二奶私奔,再加上想霸占他留下的财产,所以没有报案,而死者父母早已去世,妻子说他私奔,谁也没有怀疑。谁能想到他被杀了呢?

据死者妻子所说,她最后一次见到死者是在去年一月,具体哪一天,她记不清了。

她的说法与法医验尸报告相符合。也就是说死者跟妻子最后一次见面没多久,他就遇害了。

不过确定死者的身份,对案件侦破没有起到作用。

因为据死者妻子所说,她丈夫不止一次向病人索贿,具体向哪些人索贿,收了多少钱,她也不太清楚。

而死者包的二奶早已出国。警方通过亲属,始终联系不上对方。

就在重案组一筹莫展时,仅仅过去一天,中环又死了一个,这次跟之前都不同,这次是个女人。

重案A组赶到中环,已经围满了记者和市民。等他们靠近,立刻采访他们,是不是抓错了人。

毕竟三名嫌疑犯还关在牢里,又死了一个,说明警方关押的嫌疑犯跟王德水一样都是无辜之人。

秦知微看着死者,对方被反绑在水管上,整个人呈现站立的姿势。五官睁大,嘴巴张开,跟前面几位死者死状一模一样。

法证采证完毕,秦知微上前找,“多谢你上次帮我们还原死者容貌。”

法证失笑,“是我多谢你才对。我没想到可以帮你们找到受害者。”

秦知微又问他,“你们可以确定这几位死者怎么死的吗?窒息应该也分很多种吧?溺死、捂死,甚至是噎死都属于窒息而死。具体是用什么东西窒息,你们能不能验出来?”

法证点头,“我们确实做过实验。分别用毛巾、枕头和布按压,根据他们的纹理,会在数个小时会留下按压的痕迹。肉眼可能看不见,但是我们用显微镜放大,还是能发现差别。法官被杀时不是我负责采证,已经无法再做实验。但是这个中环女性,我刚刚验过,脸部没有被毛巾、枕头和布按压过。我准备做一次微量元素采集,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

秦知微听着认真,突然想起一样东西,“有没有可能是纸?”

法证微愣。

“纸被水浸湿后,由于毛细血管作用,也能让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