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世界第一(第2/3页)

这是一个难度极高的Method抓板,而且最令人震惊的是,杞无忧这个抓板动作的时间几乎与空翻转体的时间持平。

“1800?”

解说员先看到杞无忧在空中只转了五周,有些意外,“我记得昨天的预赛yoyo在第一轮就跳了1980,我以为今天的第一跳至少也要是1980,Ryan或许有新的比赛战术——”到了抓板动作,他的话音戛然而止。

雪道上,杞无忧已经落到着陆破了,解说员才恍然回过神,大屏幕上播放着刚才的回放,“反脚外转1800,接Method Grab,可是这也太……”

太奇怪了。

“抓板动作的时间为什么会这么长?”解说员又看了一遍回放,思考着说,“我大胆猜测一下,他可能是在为后两跳的动作试水。”

通常情况下,运动员从出发到落地完成一次滑行所用的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十几秒,而起跳后的滞空时间则更短,只有三秒左右,因此每个动作在时间上的分配都尤为重要。

在训练时,教练记录运动员每个动作所用的时间都会精确到零点几秒,数据显示,占用滞空时间最多的无疑是空翻转体。

起跳时的速度和力度是空翻转体圈数的决定性因素,速度越快,就跳得越高,相应的滞空时间更长,从而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完成空翻转体,处理好每个细节。

杞无忧的爆发力极强,他出发时的起跳速度一直以来都是运动员里数一数二的,这次也一样。

这个速度跳五周半绰绰有余,六周都不在话下,甚至可以尝试一下六周半,可他却只跳了五周,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在抓板动作上。

为什么要这样做?解说员将关注的终点落在杞无忧的抓板动作上。

Method抓板动作是用前手去抓雪板后刃,由于身体的屈折程度很高,必须要有很高的起跳高度,这样才会有足够的滞空时间去完成。

于是他又联想到杞无忧的自创动作,据说他的自创动作就与Method这个抓板动作有关。有滑手在训练场上见过,但由于当时距离很远,没有录视频,只发了条动态表达自己的震撼。

解说员的话瞬间拉高了场下观众的期待值。

“真的吗?”王飞跃激动道,“无忧第二跳是不是要拿出他的新动作了?”

他知道杞无忧一直在练自创动作,似乎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练了,只是并未成型。

如今他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有了质的提升,那这个从未在比赛中跳过的自创动作或许已经练成了。

江晨曦却说:“不一定吧,如果第二跳就跳新动作万一失误了就完了,最后一跳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她顿了顿,又开口,“我觉得他第二轮会保守一点,跳1980,把自创动作留到第三轮跳,那个时候别人估计都跳不动了,但他可以,他体能一直很好。”

“是很好,不过,你管1980叫保守?”王飞跃觉得很荒谬,“哈哈哈。”

这轮比赛结束,杞无忧排名第六。

短暂的休息过后,来到第二轮。

杞无忧猛地一跃,如同离弦的箭,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急速翻转。

每个动作都很流畅,没有任何迟疑,完成抓板动作,紧绷的身体刹那间舒展,平稳落地。

果然如江晨曦所说,他跳了1980。

无论是空中动作,滞空时长还是落地的稳定性都几乎完美,无可挑剔。

“漂亮!”王飞跃蹦起来欢呼,“如果无忧这一轮能跳2160,那岂不是稳拿冠军?”

“不一定,昆腾和今井野也能跳2160啊,昆腾不好说,但我觉得今井野这轮肯定要跳。”

旁边新入队的小队员弱弱地问:“如果杞哥这一轮和下一轮都跳2160呢?”

江晨曦翻了个白眼,“那你是想让你杞哥累死在大跳台上。”

“他就随便一说嘛,”王飞跃嘿嘿笑道,“主要是我们都太想看无忧拿冠军了。”

“看来yoyo是想将新动作放在最后一轮拿出来啊。”解说员叹道,“他的体能真的远超出常人。”

其他滑手在前两轮都已经将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会在第三轮降低难度,只有杞无忧,他不仅不累,还要尝试在最后一轮完成一个从未有人完成过的新动作。

对面屏幕上又换了新的运动员站上大跳台。

下一位上场的选手是今井野,只看他的起跳速度,王飞跃就萌生出一钟不太妙的预感,“糟了糟了,小日子这是要跳2160的节奏。”

今井野从出发台滑下,速度急如流星,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空翻转体与抓板动作,然后稳稳落地。

“哦,今井野完成了正脚外转2160!”

整个观众席霎时间沸腾。

江晨曦也看愣了:“啊,今井野确实很强。”

“那又怎样,我们无忧才是最强的!”说着,王飞跃举起了怀里已经被捂热的应援牌,几个五颜六色的字闪烁着:“小杞小杞,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