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哪里配得上(第2/4页)

此消息一出,队内一片哗然。

晚上吃饭时,队员们都在议论这件事。

“这还需要选拔吗?直接定了吧,”王飞跃大大咧咧地说,“肯定得让队里最有希望冲击冬奥会的人去啊!田哥和无忧成绩最好,而且技术水平也最高。”

可其他人却不这么想。

话题中心的两个人都不在,大家说话也没什么顾忌。

有队友直言道:“谁最有希望还不好说吧,离冬奥会还有一年多呢,上个赛季成绩好并不代表下个赛季也能继续保持,我看还是公开选拔最公平。”

“有道理!”这个观点得到其他队友的赞同。

直接定下外训人选难免会让人觉得有搞黑幕的嫌疑,还是公开选拔之后再确定人选更令人信服。

“可公开选拔也还是他们俩啊,世界杯分站赛冠亚军,这谁能比。”王飞跃理所当然道。

“田哥当然没什么争议,但是杞无忧就不一定了,”另一位队友阴阳怪气地接了句,“这一年他都没啥进步,可能上限就这么高了吧,队里现在能跳出1800的有好几个,不一定比他差。”

“怎么就没进步了,他在练新动作……”

那位队友继续说:“练一年了也没练出来啥名堂啊。”

王飞跃顿时不乐意了,一拍桌子,“你什么意思?非得跟我杠是吧?他没练出来你练出来了?”

“诶,好了好了。”

见情况不妙,其他队员忙打圆场,“都别上火,谁不想争取外训名额啊,要打去赛场上打,别在这儿打。”

其实,这次外训选拔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将与北京冬奥会无缘了。

训练了这么久才走到今天,谁不是在为了拿到冬奥会入场券而努力呢。可竞技体育的残酷之处就在于此,哪怕你付出再多的汗水,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回报。

大多数队员都不清楚,杞无忧的训练之所以陷入瓶颈还有一个原因。

他长高了。

教练们都很意外。运动员的发育关通常在13-17岁左右,过了17岁之后身高增长基本上就趋于停止了,杞无忧之前的体检结果也是这样显示的,只有极少数概率会继续长高。

偏偏这个极少数概率被杞无忧给摊上了。

许多青少年运动员都是因为发育关导致成绩下降,无法继续提升。发育关对于技巧类项目来说尤为重要,大跳台与坡面障碍技巧要在比赛中完成大量的翻腾和转体动作,身高有变化的话,不仅会影响重心,还会增加空翻和转体动作的转动半径,增大身体的运动负担。

身高增长,技术动作肯定也要随之调整,滑行速度、起跳时的姿势力度以及身体的舒展程度,都需要根据他的身高进行调整。

杞无忧接触单板滑雪的时间毕竟太短,目前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一整套完备成熟的训练体系,其他教练所提供的都是一些技术要领方面的指导,他们指导训练时的体系并不适用于杞无忧,现在徐槐不在他身边,他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外训选拔赛在两日后进行,所有能完成1620及以上难度的队员都可以参加。

杞无忧按照抽签顺序第三个出场,跳了反脚内转1800。

另一位队友和他跳了同样的动作,两人都成功落地,但最后教练给杞无忧打的分更高。

单论本场比赛,杞无忧的空中姿态更好看,抓板动作更清晰,结合过往的表现来看,无论上个赛季的成绩还是封闭训练期间的综合评定,都是杞无忧更胜一筹。

公布分数时并没有人提出异议,然而当天晚上冰雪论坛单板滑雪板块便悄然出现了一个匿名帖。

【标题:你们单板大跳台集训队还敢再偏袒某个“天才”一点吗?】

【1楼:外训选拔,明明是一样的动作,天才就能得90分,其他人的努力啥也不是,呵呵,真的服了。】

【2楼:有瓜?展开说说!】

最先看到这个帖子的人是田斯吴,他人还在酒店隔离,无聊得要命,逛论坛时随手一刷新刚好刷到。

是在说今天上午的外训选拔?他虽然没能参加,但是看到了比赛视频,觉得教练给杞无忧打高分是很合理的,然而这个发帖人却暗指选拔有黑幕。

田斯吴披了一个匿名马甲回帖:

【3楼:天才?tsw吗?】

静待回复。

这个论坛成分复杂,看比赛的雪迷最多,其次是不看比赛单纯滑雪的雪友,还有一些实名认证的滑雪科普人和走商业路线的职业滑手,当然还有很多匿名混迹其中的冰雪项目运动员。

前排很快被占领,大家纷纷闻瓜而动,等待发帖人爆料。

后面有人怼田斯吴:

【16楼:3楼没事儿吧?怎么可能是tsw,他可是国内唯一一个能跳1980的单板滑手,单板大跳台一哥,其他人,别!来!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