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旁人无法比拟(第2/3页)

别在领口的对讲机电流声刺啦刺啦的,而后响起徐槐的声音:“小杞准备出发了……”

大跳台起点与终点的距离很远,两地之间的运动员与教练员始终要保持联系,通常使用手机或者对讲机。手机体积较大,而且不抗摔,随身携带的话有时会不太方便,所以队员们在训练和比赛时,上衣领口都会别着一个小小的对讲机。

“三、二、一!”

人声戛然而止,接着对讲机里出现的是呼啸的风声。

王飞跃立刻打开手机摄像头,将手机举起:“好的槐哥,摄影师已就位!”

短暂的几秒钟过后。

一道黑色的身影出现在镜头中,忽地从跳台腾空而起,跃至高空。

跳台之上是晴空万里,卡德罗纳山巅天空湛蓝而澄净,少年飞跃跳台的瞬间,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仿佛遨游于此方天际。

“我的妈呀,他跳得好高啊!”王飞跃全神贯注地盯着远处天空中的小黑点。

江晨曦根据她的经验分析道:“应该要尝试14。”

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飞跃大跳台,完成多次旋转和翻转动作,起跳时必须要达到足够高的高度。杞无忧爆发力很强,起跳时总是跳得非常高,滞空高度将近9米。

他的身体绕斜纵轴转体空翻,一周,两周、三周……转速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高速频率,直至四周!

接着前手背后,同时提膝收腿,用前手去抓后刃固定器内侧。

他做的并不是常规的melon抓板动作,而是进阶method。身体后拧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幅度,前手的抓板位置很靠后,而后肩带着后手往上提的幅度也更大,动作更舒展,核心却不松散,在空中的身体形态也更好看。

最后落地时身形微微晃了下,很快便调整过来。

正脚外转1440,method抓板,首次成功!

“啊啊啊──!弟弟好厉害!!!”江晨曦激动地蹦了起来。

李梦千也抑制不住兴奋:“男子组能跳1440,进决赛就稳了!”

王飞跃满脑子只有一句“卧槽,他怎么这么牛逼”,待到杞无忧滑过来,才发现视频还在录制,慌忙按下红色键。

“无忧,你为什么能进步得这么快啊!”王飞跃问。

杞无忧解开头盔带子,语气平淡地开口:“因为我有天赋。”

以前遇到类似的问题,杞无忧还会象征性地谦虚一下,再认真告诉他们自己的高强度训练方法,但后来被问得太多了,就连糊弄都懒得糊弄了。天赋论听起来虽然挺不害臊的,但却简单粗暴地有效果。

“槐哥!”江晨曦朝他身后喊道。

徐槐远远地滑着雪板过来,和大家打了招呼,没拿相机的那只手搭在杞无忧肩上,给他看刚录制的视频回放。

队友们都围过来看。

从头到尾播放完,又点开王飞跃刚刚发到群里的地面视角再看一遍。

“我没站稳。”杞无忧主动找自己的问题。

徐槐关上手机,“是的,知道为什么吗?”

杞无忧思考片刻,说:“落地太用力。”

“嗯,”徐槐颔首,“这个问题你练12的时候出现过,后来改掉了,结果现在练14又出现了。还有,转速不能太快,稳定最重要。”

他平时对谁都温温柔柔,散漫又随和的样子,但在训练方面却是一个十分苛刻的完美主义者,这一点杞无忧早就深有体会,而现在徐槐比以前还要严格很多。他会一点一点地带着队员抠细节,助滑速度、起跳时的姿势、抓板的位置、落地的位置……不断完善细节,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个动作做到最完美,令人无可挑剔。

“诶?落地很用力吗?”王飞跃又回看了遍自己拍的视频,有些不解,“可是我感觉无忧落地挺轻盈的啊,最后连雪都没呲起来多少,就不小心打了下滑……”

江晨曦也露出困惑的表情,“我也觉得没有很用力。”

“呃,我的意思是……”徐槐这才意识到他不是在给杞无忧一个人分析,“算了,小杞,你给他们解释一遍吧。”

杞无忧:“好。”

徐槐的意思不是他落地时的力度太大或者位置不对,而是说他起跳前的滑行速度太快,转速快,导致落地时容易对雪板失去控制,这样落地时间就会与身体的动作有所偏差,达不到一致。

徐槐以前指出过杞无忧落地太用力了,杞无忧可以几秒钟就察觉到问题所在。下一次跳台子时,他就会记得把重心压低一点,调整速度。

两人彼此都懂对方想要表达什么,始终沟通得很顺畅,拥有旁人无法比拟的默契。大部分原因都要归功于徐槐会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杞无忧对自己的认知明确,理解能力强、悟性好,也比较擅长揣度徐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