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一甲(第3/3页)

“策论一道,当重实务,重道理,重见解,不可单以文采风流判之,王越,余子俊二人,虽则文采稍有逊色,但是内容详实,道理清楚,且见解独到,此等朝气蓬勃,敢言敢当之辈,方是朝廷之才。”

“故此,朕取二人为榜眼,探花,意在告诫天下士子,不可虚文闭耳,一心苦读,圣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有沟壑,落笔方能千言,成锦绣文章,朝廷栋梁!”

这一下,在场的老大人们总算是反应了过来。

胡大宗伯这哪是给天子唱反调,分明是在给天子垫话,同时,也是在卖人情给这些新科进士。

要知道,殿试的试卷,是要在礼部归档的,而且很多时候,还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流传到市面上,作为以后进京赶考士子的重要参考。

士子们的心中有一杆称,如果到时候这些试卷流传出去,众人纷纷议论王越,余子俊的试卷不如其他人的,必然会对他们的士林声誉产生影响。

如今,胡老大人替这些人将话问出,有天子的背书,王越,余子俊二人会遇到的非议就会小的多。

相反的,其他的士子反而会将他们作为榜样,结合天子对他们的评价,去竭力揣摩他们是如何切合了天子的心意,从而在文采稍逊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进入一甲当中。

或许对于天子和胡濙两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奏对而已,但是,如果胡濙不问,或者不是胡濙这样的身份发问,天子也肯定不会向臣下解释,自己为何要点二人进入一甲。

所以,看似只是不经意的简单举动,但是,对于刚刚踏入仕途的两人来说,却是堪比将他们的卷子推荐给天子的于谦一样的大恩。

这个老狐狸!

看明白了之后,他们也是一阵无语,明明刚刚的时候,胡濙对于王越的试卷,也颇有微词,可谁曾想,他的口风变得竟然这么快。

然而,这还没有结束。

听了天子的解释,胡濙点了点头,但是皱起的眉头却没有展开,而是继续道。

“陛下所言有理,但是,照惯例,一甲可不经馆选直授翰林编修,翰林院乃天下英华之才汇集之地,若非文采佼佼之人,入翰林院恐受非议,请陛下思量。”

这话的意思也很简单,一甲都是要进翰林院的,但是,王越,余子俊都只是见解独到,而非文采胜过众人,如此一来,他们进入以文采著称的翰林院,似乎有些难以服众……

声音落下,在场的大臣又是一阵意外,如果说,刚才胡濙的话还算是给二人提前化解非议的话,那么现在这话又是想做什么?

难道说,这位大宗伯真的睡糊涂了,想要让天子收回成命,再将这二人从一甲当中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