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仁者之心(第3/3页)

直到他想起了和天子的一次奏对,是什么时间他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天子的那句话,他记得很清楚。

“这天下,最苦的就是老百姓,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过的好一点,或者,至少不要让这些只想活下去的百姓们,活不下去……”

底层的那些百姓,于谦是见过的,他们是最勤劳的一群人,辛苦劳作一整年,只为了一点点微薄的,可以挣扎活命的粮食。

天子说得对,想活着不是错,错的也不是他们。

所以,不能让他们来承担后果!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相对于将大批的军屯收回朝廷带来的好处,这些最底层的佃农,根本不值一提。

就算是变成了流民,朝廷派人过去赈济,安抚,很容易就能够解决。

这本就是官员们拿手做熟了的事情。

但是,那一个个原本圆满,或许逢年过节还能给家里孩子置办一件新衣服的小家,在这个过程中支离破碎的伤痛,又该谁来承担?

也是直到那个时候,坐在胡府的花厅当中,于谦终于明白了,天子回护的不止是他,天子回护的,是天下的百姓。

在天子的心中,始终存着天下万民。

他老人家的心里,始终有着‘仁义’二字!

或许有人能够理所应当的将牺牲视为理所应当,将放弃视为无可奈何,将冷血视为以大局为重……

但是,天子不信!

所谓仁者,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本不该牺牲的人,可以不牺牲。

因此,哪怕是作为一柄要切开军屯这颗糜烂毒瘤,注定要染血的刀子的于谦,也没有被放弃。

哪怕是那些,虽然口口声声被称为能载舟覆舟,但实际上被视为微末草芥的挣扎的百姓,也不会被牺牲。

因为,他们在做对的事,所以,哪怕压力再大,他们也会被守住。

这无关利益,只关于本心。

在天子的这颗仁者之心面前,于谦自愧不如,甚至自惭形秽。

每一个无辜的人,都不应该被牺牲,无论以任何的理由!

回望起土木之役后的桩桩件件,于谦忽然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天子在用实际行动向他证明,再难破的局,都有破局之法。

真正想要解决所谓的死局最大的困难,从来都不是无路可走,而是你要去抵御那条,看起来只需要付出一点点代价,就可以走的通的路。

这种诱惑,是无数人都难以抵挡的,于谦,也险些被所谓的,对朝廷更大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见不到那些可怜的哀嚎。

所以,于谦最终,跟着胡濙去做了大媒。

他愿意妥协,愿意温和,愿意收敛锋芒。

因为他想验证一下,天子到底是否如他所想的,坚守着那轻若鸿毛,却又重若泰山的,名为“仁义”的两个字!

这是,真正值得于谦去赴汤蹈火的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