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第2/3页)

无事一身轻,苏彤体会到了这久违的轻松感。

这人一轻松下来,自然才会容易去操心别的事。

这晚吃过晚饭,一家人如往常一样,坐在客厅沙发看电视。

苏彤趁着女儿上厕所的功夫,小声问丈夫,他负责的事情完成的怎么样。

开始陆一诚还没明白,苏彤瞅了眼女儿离开的方向他才明白过来。

他笑了笑,一脸骄傲告诉妻子:“嗯,我已经让女儿明白,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识,她已经明白了,不会再想着那六十分。”

这点苏彤还是放心的,女儿好歹也是她带大的,什么性格她最清楚,就不是那会钻牛角尖的。

“我也给她讲解了遍被老师判错误的那十几道题,教她以后答案要尽量按照老师教的来写,不过也让她明白了,她写的那些答案未必就是错的。”

苏彤一个成年人听着都觉得拗口:“这么深奥的话,七岁的孩子确定能懂?”

陆一诚被问住了,好一会才有些不肯定说:“应该能懂吧。”

苏彤:“……”

呵呵,最好能懂。

但很快,第二天,苏彤就发现七岁的孩子并不能懂。

起因是检查孩子的寒假作业,苏彤发现女儿在做类似表达题的时候,答案都格外天马行空。

陆敏还昂起脸,神情激动告诉她:“妈妈,爸爸说我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不是错的,只是不符合老师们给出的标准答案。”

这语气自信的,大有‘老师的答案算什么’。

苏彤咬牙切齿:……

很好,孩子彻底将老父亲苦口婆心的教导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反角度理解。

坐在沙发上生了十几分钟闷气,苏彤也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陆一诚这男人是挣大钱的,并不适合教孩子。

既然如此,也只能是她扛起这责任了。

想过千万种孩子上学后的情况,什么咆哮大哭心梗,唯独没想到自家孩子会是这种。

怎么会活成了后世别人口中的段子人生了呢?

苏彤反思,奈何对于孩子教育这一块,她的知识储存为零,反思也思不出个所以然来。

要是这时候有网络就好了,善用搜索应该能找到不少网友们的优秀建议。

现在嘛,看来只能靠自己了。

吃过午饭,苏彤和婆婆说了声,拿起车钥匙出门了。

她并没有去哪里闲逛,而是直接来到了新华书店,直奔儿童教育类一区。

在新华书店耗了一个下午,挑挑选选,最后带了三十多本书回家。

她这阵状,陆母和陆老夫人都吓到了。

陆母数了数,足足三十六本,还没一本是小说之类的。

不是她想打击儿媳妇,而是一起生了这么些年,太了解了。

“买这么多,一年都看不完吧。”

苏彤也这么觉得,但是不买回来她心里不踏实。

“看一本是一本吧。”

陆政回来,看到茶几上放的这堆书,态度则是和妻子完全不一样。

他看出了儿媳妇的决心,补习班还没正式招生呢,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有这个决心,还有什么办不成的?

吃完饭的时候,他一直夸苏彤,还坦诚自己过去误会她了。

夸完又叮嘱家人:“教育事业是国之大计,难得阿彤有这份雄心,我们一定要全力支持。”

苏彤扒饭的动作一顿,雄心二字实在吓到她了。

连忙放下碗筷,想为自己解释两句,奈何太着急,一口饭没完全咽下去,哽住了。

陆一诚连忙给她端来水杯,喝了小半杯才硬将哽在喉咙的米饭吞了下去。

一能开口说话,她赶忙和公公说清楚:“爸,你误会了,我没什么雄心的,补习班的计划招生规模也就六十人而已。”

谁知道陆政听后却笑得更欢:“一诚工厂刚开业的时候,还六十个人都不到呢。”

“开工厂怎么能和开补习班比,爸,你这类比太牵强了。”

“不牵强,总之你的格局比一诚大多了。好好干,一定要干出成绩。”陆政说这番嘱咐的话时,语气格外严肃。

这让苏彤立刻感受到了陆书记的威严,而非平时在家和爱可爱的父亲。

此时此刻,她无比怀疑,自己是不是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从这天气,每天晚饭的饭桌上,陆政都要向苏彤过问一句,书看得怎么样。这也逼得苏彤不敢偷懒。

整一个寒假,女儿做寒假作业,她陪在一旁认真看书。女儿和儿子玩,她陪在一旁认真看书。女儿和儿子睡觉,她也窝在床上看书。总之她的日子,突然就变成了,睡觉吃饭看书看书看书。

偶尔累到想偷懒,女儿捧着寒假作业过来请教,看到那天马行空的答案,立刻恨不得给自己掐人中。学习的动力也瞬间回来了。

人生漫长,她得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