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4页)

已经半年没见过张家老太太了,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

房子都重新装修好了,怎么还不回来?

“可能是觉得没脸面吧。”有人猜测。

大院里住的都是认识几十年的邻居,她儿子干出那样的事,会觉得没脸面见人也正常。

本来幸福美满的一个家,多少人羡慕她多子多孙,却因为一个儿子不争气,在外头包二奶,还要和妻子离婚,搞得家散了。

提到包二奶,原配都是能共情的。

气愤完,有人感叹道:“那个张家老二真不是东西,钱挣得还没你家一诚多,就学人家包二奶。”

这话虽然没有贬低自家孙子,但陆老夫人并不高兴,对其他老太太们说:“以后别拿我家一诚和张老二比。”

“这有什么的呀,也没说你家一诚不好的意思。”

“就是啊,你也别太敏感了。”

眼看老太太们的日常矛盾即将要爆发,恰好此时,陆母过来找婆婆。

远远见到,她就着急喊道:“妈,你是不是忘了今天要去外头喝早茶,喝完早茶还得去美容院做美容啊。”

陆老夫人是真忘了,哟了一声,顿时也没心情和其他老太太争了,跟着儿媳妇回家。

其他老太太看着她矫健的背影,有目瞪口呆的,有羡慕的。

好一会有,才终于有一个老太太开口:“我就说陆家老太怎么最近看着年轻了,原来是做美容了。”

“都这个年纪了,还跟着儿媳妇孙媳妇做美容……”说这话本是不赞同,怎知说着说着就变羡慕了,愣愣改口说:“还怪让人羡慕的。”

其他人沉默。

是啊,现在整个大院谁不羡慕陆老太太,过得都是什么日子?让人眼馋的日子。

那些曾经在背地里笑话过陆老太太新的孙媳妇懒的,现在哪个心里不盼着自家也能找个这样的孙媳妇。

又过了没一会,还围在一起聊天的老太太们就看到苏彤那辆小轿车缓缓驶过。

唉,羡慕两个字,她们都快要说累了。

-

另一边,魏家,其实也面临着差不多和陆家一样的问题。

身为村里第一户买上摩托车的家庭,车子开回来那天下午,就引来一半村民过来观摩。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眼睛多直勾勾看着魏光亮家那辆新买的摩托车。

开始吧,大家还能正常说些话问些问题,但听到摩托车买了三千多后,不少人震惊到眼睛都瞪直了。

李桂兰忍不住问:“红梅啊,这摩托车是你外甥女买给你们的吧?”

她不信,就靠种地和卖酒,能短短半年就赚这么多钱。

李桂兰所想,正是大部分人所想。

他们都不信,魏光亮夫妻靠自己买得起几千块钱的摩托车。

都是乡下人,他们一年到头也勤勤恳恳在地里干活,有点富余也拿到镇上去卖钱,一年下来挣个几百就已经偷笑了。凭什么啊,不过是开了一间酒铺,半年就能买几千块的摩托车。那干下来一年,岂不是万元户了?

他们不愿意相信,更愿意相信这钱是他们那个外甥女给的。把外甥女嫁到那样的人家,不就是舍不得那富贵吗?

是苏彤给买的,虽然依然会妒忌,但心里会舒服些。

好在孙红梅早就看透他们,理直气壮回答李桂兰:“买摩托车的钱就是我们自己卖酒挣的。”

她声音不小,清楚落入在院子里的每一个人耳中。

不少人大受刺激,李桂兰更是拒绝相信,摇头道:“不可能吧,卖酒能挣这么多钱?”

她可是知道的,酿酒也要买米等材料,并不能纯挣。

“怎么不能?”孙红梅一脸骄傲:“现在镇上谁不知道我家酿的米酒好喝?我家米酒就是卖得好。”

“这……这也太挣钱了吧。”李桂兰咋舌。

“那也不是人人都能挣这份钱。”

孙红梅说这话真不是显摆,自酿米酒卖,背后的艰辛可不是一般。

酿酒的时候,经常一天都睡不上几个小时,得整日整夜在厨房守着,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有时候洗澡,自己都嫌弃自己臭。酒酿好了,和丈夫一担一担挑到镇上卖,肩膀都挑出茧子了。

一分一毛都是辛苦钱,所以她敢这么理直气壮说这话。

-(以下是18点新增的内容)

只是她这话,到底还是让很多人不服气的。

从魏光亮家出来,李桂兰就拉着张张桂花去自己家。

“干嘛干嘛,我还要回去喂猪呢。”张桂花是真的没空,她家的母猪刚下崽,忙的很。

“去我家坐一会嘛。”李桂兰强拉着人进了自家院子,为了留住对方,还拿出了自己前几天去镇上赶集时买的瓜子。

看到对方拿着几个瓜子也如珍似宝般,张桂花觉得好笑:“我还缺你几颗瓜子嗑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