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4页)

苏彤当然没意见,只是不忘提醒她,小心舅妈每个月去交电话费的时候挨批评。

这时候的电话费还是挺贵的,一分钟两毛钱呢。

魏秀芝理智回来不少,表姐说的还真非常可能。不过她很快又想到,半个月后她就要去上学了,那时候母亲想骂她也骂不到了。

虽然和魏秀芝说电话费贵,不过这个电话苏彤还是打了快二十分钟才挂,没人都雨露均沾聊了几分钟。最后以一句‘有什么事电话联系’结束。

她没想到,这话就像是预告。

晚上,陆家两个男人下班回来,听到家里几个女人说魏家装了电话的事,都很替他们很高兴。

陆家人也算是看着魏家一点点变化的,从几年前到现在,不过短短几年,又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在镇上开了自己的铺子,现在还率先在同村人中装上了电话。

饭桌上,陆政笑着跟其他人开玩笑道:“这要从政治角度来分析,魏家可就称得上是楷模了。”

陆母接过话:“亲家夫妻俩勤劳能干,孩子们又聪明刻苦,日子肯定是越来越好的。”

这话大家都赞同,不过陆政还是说到了根本上:“也是多亏遇上了好时代。如果还是以前的集体合作制,也就没他们发挥的余地。”

绝大部分人只有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时候才会迸发出无限潜力,这话虽然听着不好听,却是事实。且每个人的能力参差不齐,能做到的事情本来就不一样。

就好比人的腿长短都不一样,怎么可能迈的步伐一致。强行一致,要么让腿长的人放慢步伐,要么让腿短的人吃力奔跑。长期以往,腿长的和腿短的都累。

陆政的职业病犯了,从魏家个体上升到宏观,和家人侃侃而谈。

其他人也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苏彤。

加到陆家一年多点,若说对谁改观最大,那一定是这个公公。

一开始以为公公这样的出身,加上又是退伍转业,经历决定了他思想肯定偏传统保守顽固一些,没想挺出乎人意料的。

就在他们吃得正香,聊得正欢的时候,却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喧哗。

转过头看向窗外,发现外头院子里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多到非常不对劲。

陆一诚首先放下筷子,打算先去看看什么情况。

“我也去。”苏彤也连忙跟上。

她绝对不是八卦,只是人类天性好奇。

今夜,于大院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夜。

多少人活了大半辈子,见过各种大风大浪,都没想到有生之年会看到今夜所发生的事。

张老二媳妇,忽然放火烧家。

好在发现及时,也有左邻右舍帮着救火,加上消防车也赶来了,总算没酿成什么大祸。

只是张家那栋小别墅,短时间是没办法住人了。

“张家老大趁机提出了分家,要带着妻儿住到了自己在外头早买好的房子里。张老二指责老大自私,竟然早藏了这一手,在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后一走了之,不管父母。张老大则指责老二干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连累他没脸在这大院呆下去,还责怪父母偏心,将家里的积蓄都拿去给老二做生意。老二则反问老大,他买房子的钱哪里来的,是不是没从父母那里得到半点好处。老大一家搬出去后,老二也不管两老了,说是住到厂里,实则谁知道呢,总之这一场火,算是把张家烧散了。”

陆老夫人喝着热茶,跟儿媳妇和孙媳妇说和自己从那群老太太那听来的小道消息。

陆母十分无语老张家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担心问:“那张家二老呢?”

“听说是借住在老张妹妹家。”陆老夫人说到张家两位老人,不免有些替他们愤愤不平:“所以说生那么多儿子有什么用,到要养老人的时候,你推我我推你。”

苏彤很是认同。上辈子爷爷家有个邻居,年轻的时候以自己生了四个儿子为荣,老欺负一户只生了两个女儿的。

谁曾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生了四个儿子的那两个人老了以后,日子反而没有生了两个女儿的那两个人好过。

价值观是一代影响一代的,你没有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假以时日一切都会反噬到自己身上。更何况中国几千年的父系社会使然,很多男人的孝心都是外包给妻子来尽的。他们自认自己的时间要留着去闯一片天地,却有几个男人真能闯出来的。

不仅仅是男人们这么理所当然认为,而是社会也如此,甚至大部分女儿在出嫁时,都会被自己父母反复叮嘱要孝顺公婆。

孝顺本应是一种情感呼唤,而非道德绑架。

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早已改变。到后来多少有点变得不伦不类,男主不主外不知,女的基本是要内外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