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迎战(第2/5页)

魏西陵道:“他日前探访亲友未归。不能拜见陛下,臣替夫人向陛下谢罪。”

魏瑄心中猛地一沉,但微笑道:“朕还没祝你们鸾凤和鸣、白头偕老。来人。”

他话音刚落,曾贤便捧着一个镂金错彩的漆匣上前。

“朕南巡仓促,也没有准备厚礼,仅以此赠予婶娘。”

“臣替内人谢陛下恩赐。”魏西陵接过漆匣,里面是一枚皎洁的玉璧。

只听皇帝静静道:“纵风雨如晦,朕初心如故。”

***

次日皇帝一行抵达永安城,住进公侯府。

太夫人携众人参见皇帝。

“太奶奶免礼。”魏瑄赶紧上前搀扶,笑道:“大梁炎热,就想来江南转转,匆忙决定,思虑不周,太奶奶不要见怪。”

“陛下驾临,老身高兴都来不及。”太夫人笑道。

“太奶奶,你们还是叫我阿季罢。”魏瑄道,“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叫我了。”

太夫人感慨道:“阿季当年来江州时还是个孩子,恍惚间好像还在眼前,转眼都已经是天子了。”

魏瑄不好意思道:“当年在江州还闯了不少祸。”

“这不能怪你,是西陵没护好你。”太夫人慈和道。

魏瑄摇头,眼中波光轻漾:“我还挺想念那时候,白蘋洲的曲子,醉仙楼的酒。”

“他还带你去逛花楼?”嘉宁讶然,遂低声嘟囔,“暥哥哥真是的,没点儿正经。”

“是我自己要跟去的。”魏瑄笑道。

“你跟着他不是冒险就是受伤。”嘉宁扁扁嘴道。

“能和他一起,就算冒险、受伤,回忆起来都是甜的。”

“阿季……”

魏瑄勉强地笑了笑,“好久不见阿姐,今天我下厨做几个拿手的菜肴罢。”

晚上家宴,魏瑄吩咐家仆把几台长案拼成一个方桌,摆了满满一桌的菜。

太夫人笑道:“这样吃饭好,热闹。”

方澈也道:“还是阿季想得周到。”

“不是我想的。”魏瑄寂寂道,“以前在襄州,彦昭就喜欢大家一起围着吃饭,挨得近。”

太夫人轻叹了声:“阿季啊,阿暥如果知道你现在这样思念,也会不放心的。”

魏瑄凄然地笑了笑:“太奶奶,不用担心我,我只是那么多年的一些习惯改不了,就好像他还在一样。”

嘉宁鼻子一酸,“阿季,他其实……”

太夫人轻敲了一下她的木箸,“嘉宁,好不容易阿季回来吃个团圆饭,就不要说伤心的事了。”

鱼洗湍堆

“是啊,阿姐,吃菜。”方澈赶紧夹了一大筷鱼肉。

嘉宁吸了吸鼻子。

菜肴偏甜,鱼肉都细心地剔了刺。都是以前的习惯,改不了。

即使人不在了,习惯还是留了下来。

……

之后的几天,魏瑄不是巡访江汉大营,兵械工场,就是去乡间亲事农桑,体察民情,每天都很晚回府。

入秋初寒,嘉宁捧着秋衣给魏瑄送去。

秋风中木门虚掩着,黄昏时分,魏瑄寂落落坐在窗前,手中捧着一副破碎的狐狸面具,那是当年他和魏西陵在灯下一点一点地拼起来的。

“阿季……”

察觉到她的到来,魏瑄抬头笑了笑,笑意凉如落花。

“阿姐,我明天就回大梁了。”

嘉宁猝不及防,“这么快?”

她心中乍然空荡荡的,这一去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了。

传言都说魏瑄喜怒无常,阴鸷偏执。可这些天来,她看到的分明看到的是一个爱贤念旧的皇帝,一个重情重义的弟弟。莫非是众人都对他误解了,或者阿季有什么难言的隐衷?

她正想着,就听魏瑄寂寂道:“阿姐,我想再去雁荡湖边看一看。”

***

秋意向晚,杜蘅堤上游人熙攘。

一轮初生的明月浮动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中的荷花已开始凋零,一条条采莲子的小舟穿梭在田田的荷叶间。

魏瑄举目远望,仿佛要把这湖光山色都收进眼底,烙在心间。

“卖莲子咧,鲜嫩的莲子~”清脆的叫喊声在长堤上传来。

“小哥,一包莲子。”魏瑄喊住货郎,

付了银钱,那货郎笑道:“公子去年春夕夜也在我这里买过松子糕。”

“两年了,你还记得?”嘉宁奇道。

“公子风仪出众,见过就忘不了,我记得当时还有一位更俊秀的公子,买了好多松子糕,他还好吗?”

魏瑄脸色一白,嘉宁赶紧道:“他出去行商了。”

那货郎道:“今年的松子比去年的更饱满,他该是喜欢的,公子给他带一包罢。”

魏瑄眸色微动,正要付钱。就在这时,湖岸边忽然传来一片喧响声。

几人同时循声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