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公主(第2/3页)

他这话就把议题引到了铸币上。

宋敞接道:“据传北宫达铸造之新币名为大燕百铢,一枚大燕百铢重量约等同于七枚五铢钱,市面上却要兑换二十枚五铢钱。”

这话在朝堂上激起一片讶异之声。

这不是抢钱吗?

“一枚换二十枚,这是掠取民财啊!”

“他就不怕幽燕百姓士族群起反对吗?”

“北宫达手握重兵,反对又有何用,士人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吧!”

上官朗道:“如此一来,北宫达可在短时间内聚敛巨额财富,不妙。”

“何止不妙,倘若这种大燕百铢流入雍襄境内,势必骚乱中原之经济。”闻正道,“真不知何人出的毒计。”

萧暥暗戳戳想:就是本人的馊主意……

云渊道:“陛下,必须严守边界,禁止大钱流入。”

桓帝当然做不了主,他看向萧暥。

萧暥从谏如流道:“诸位所言有理。即刻封锁边界,禁止大钱流入。”

“既然萧将军发话。”唐隶乘机道,“下官还有一事不明,请萧将军解惑?”

“少府请讲。”

唐隶:“既然容绪先生为北宫达铸币参谋,那江府尹又是为何滞留不归?”

这一句话又将议题拉回到容绪江浔被扣押北境之事上。

又有人道: “容绪先生助北宫达铸币敛财,难道是为了相抵襄州之战的军费开销?”

这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杨覆立即道:“当初北宫皓死于襄州战场,北宫达怒欲发兵南下,是陛下与众臣议定遣使议和,并割地赔款以弥战事,可是萧将军却寸土不让,寸金不予,如今容绪先生和江府尹只身犯险北上,二人若果然因此被扣,诸位却安然在大殿上坐而论事,岂不觉心有所亏吗?”

话音刚落,朝堂上一片哗然。

“忠贞之士为国赴险,朝中某些人却如此吝啬!”——某些人当然指的就是萧暥了。

“如今月余未归,肯定是被扣留了!”

众人咄咄相逼,云渊等人则都是实干之臣,并非辩士,盛京系显然是乘江浔不在,借着容绪等被扣之机,发难于萧暥。

魏西陵面如冰霜,按在袍服上的手,骨节突起,但他没有说话,他也不能公然替萧暥说话,只静静看向萧暥。

感觉到到那人静默的注视,萧暥心中就有了底,他笃定道:“诸位放心,江府尹和容绪先生只是小留北境,我可在此担保,他们端午之前必归。”

闻言杨覆怔了怔,现在距端午不过三十天,端午前必归?萧暥怎么如此有把握?

换言之,北宫达又不是你下属,你说端午前放人,就放人了?

柳徽见萧暥竟如此有把握,暗思他必有留手,利用此事发难已经不成。

于是他转换了角度,不紧不慢道:“可现今到端午尚有一月,京兆尹主管京畿三辅,关系京城稳定,空置一月恐京城生乱,臣以为,可先遣人代领之。”

唐隶立即心领神会道:“臣推荐前司农丞郑绮任代京兆尹之职。”

萧暥一惊,没想到他们要争京兆尹的职位。

他心思电转,立即想到仙弈阁血案里,郑绮等人因负伤被迫休息,现在伤愈,想要回朝了。

如果郑绮代领京兆尹,盛京系就掌握了京畿要地。于他是大不利。但他手下一时又没有合适的人选了,总不能让云越去当京兆尹吧?那还不得把京兆府兵全发展成城管大队,把整个大梁的话本铺子翻个底朝天了。

就在这时,一道清朗的声音道:“若郑公担任京兆尹,京畿的百姓还吃得上饭吗?”

言外之意郑绮贪得无厌,他一当京兆尹,京畿百姓就没法过日子了。

“闻正!你这什么意思?”唐隶脸色顿时难看了,

闻正根本不理睬他,“陛下,臣愿兼领京兆尹之职。”

杨覆立即道:“不可,闻部丞主管兵事,为招募兵马筹集军饷可谓宵衣旰食,再兼任京兆尹,疏漏了兵马粮草之大事,若北宫达突然来袭,该当如何?”

“若北宫达来袭,臣愿为陛下一战。”魏西陵清声道。

桓帝一诧,连忙道:“皇叔亲自出战,朕还有何忧?”

大殿上,柳徽杨覆等人猝不及防,他们没想到魏西陵会为闻正解围。

但是细想一下也合情合理,闻正性格刚毅,为人正直,魏西陵向来欣赏这一类人。而且魏西陵此番进京,本来就是护卫京畿,防备北宫达南下的。

最终朝议决定,让闻正代领京兆尹之职,等端午前江浔归来。若江浔届时不归,再另为计议。

散朝后,萧暥几步赶上闻正,拱手道:“今日朝堂上,多亏闻部丞忠直任事。”

闻正毫不客气道:“我此举全然为国效力,将军无需谢我,且我闻正不朋不党,不与忘恩负义之小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