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同好+番外(第3/4页)

说罢容绪看向众人,唇边先前的笑意消失了,“诸公在我这里枯坐了半日,还觉得委屈吗?”

众人闻言脸色从僵硬到骇异,最后群情沸然。

杨太宰嘴角肌肉连连抽搐:“大梁城郊屠杀士人,简直丧尽天良!”

有人立即跟着道,“郭侍郎正仕途鼎盛,竟然遭此毒手!”

“还有那些门生弟子,他们何辜?”

“大梁的禁卫军都去哪里了?”

众人越说越激动,只有柳尚书依旧端坐不动,慢条斯理道:“诸位稍安勿躁,你们想一想,大梁城郊,雍州腹地,铁鹞卫怎么潜入的?”

此言一出,立即有人道,“莫非是有内应?”

杨太宰顿时拍案:“我看这是一起针对士人的阴谋。”

“萧暥不是防卫不力,而是他根本不想防卫,他有意将铁鹞卫放进大梁城!”

他似乎已经看透了一切,愤色道:“我若猜得不错,去年秋狩秦羽坠马受伤,和年前孙霖等人夺城之变,这些账萧暥都算在了世族们的头上,此番他趁着新春雅集,士林聚会之机,假托铁鹞卫之名,血洗仙弈阁,此乃报复之举!”

这一席话说完,席间众人尽皆愤然。

有人道:“我早就怀疑,北宫将军根本没有理由屠杀士人。”

“北宫将军向来礼贤下士,怎么可能指使铁鹞卫屠杀士人?”

“果然是萧暥丧心病狂,挟怨报复,还要栽赃给铁鹞卫。”

柳尚书悠然道:“诸公在这里说没用,回去将事实写成书简,传与天下。”

“不错。”杨太宰道,“此书一传,必然引起九州士林沸然。”

他看向唐隶,“唐少府文采最好,就由你来执笔。”

一倒眉鼠目的文士自信满满地拱手道:“唐某义不容辞。”

此人正是当年文昌阁策论时,被谢映之当众驳斥,羞愤交加昏过去的唐隶。

柳尚书又看向众人,抚须道:“明日是新年朝会。诸公还可以上表参奏。”

这话一说,刚才还沸沸扬扬的众人面面相觑。什么意思?当朝弹劾萧暥?

他们不过私下里写点文章煽风点火,但当堂弹劾,谁敢出这个头?

“诸公误会了,我不是让你们去弹劾萧暥。”柳尚书慢条斯理道,“大梁失防,让铁鹞卫潜入,致使天子遇险,士人蒙难,清察司的陈英,京兆尹江浔难辞其咎!”

众人眼前一亮,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又无懈可击。任他萧暥想护短都没有办法。

收拾不了萧暥,还收拾不了他的忠犬吗?尤其是那个江浔,最为可恨。

众人纷纷摩拳擦掌,“我等连夜就去写奏本!”

柳尚书点头,一番话下来,他颇有些士林领袖的感觉了。但他发现席间有一个人一直置身度外,似乎有意跟他们拉开距离。

他抬了抬眉,漫声问道:“容绪先生可有什么指教?”

容绪正自斟自饮,心不在焉道:“北狄蛮子有句话,雷电不会两次劈到同一棵树,诸位除了栽赃嫁祸,就不能有点新鲜手段?”

柳尚书听出了他话音古怪,不悦地沉下了脸,“容绪先生有高见?”

容绪把玩着酒樽:“诸位都是学富五车之士,我一介商贾,谈何高见,我只劝诸位一句,明日朝会,多看,少说。”

今夜大梁一场风雨。铁鹞卫屠杀士人,劫持皇帝,焚烧宝琼阁,桩桩件件都是骇人听闻,必将引起九州一场巨浪。这是北宫达和萧暥之间的争斗,不是他们这些人能掺和的。

这种关头,身处风口浪尖的大梁,更要小心谨慎,明哲保身。没有兴风作浪的能耐,就不要自己跃身于风浪之中。搞不好就有灭顶之灾。

这些年来,萧暥和朝中官宦集团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

萧暥也许平时能容忍他们,但如果他们卷入他和北宫达的争斗,事涉外敌,萧暥就会毫不留情地处理他们。毕竟在绝对武力面前,他们这些栽赃嫁祸的手段根本不堪一击。

这是一个乱世,礼崩乐坏,如果说他们之前的弹劾和煽动舆情能获得一定成果,那是因为握有军权的那个人还能容忍他们。这两年萧暥一直在容忍他们。

但是明晨朝会和以往不同,事涉北宫达和铁鹞卫,能避多远,就避多远,不要在这件事上惹怒萧暥。

可这些人怎么不明白这个道理?

说着他弹衣起身,“诸位有什么吃喝需要的,尽管吩咐此间管事,我先行一步了。”

言罢不理会身后众人议论纷纷,兀自往外走去。这浑水,他不想趟。

“容绪先生?”杨太宰跟了上去。

“罢了,随他去吧。”柳尚书摆手道。

“若不是外面宵禁了,谁愿意呆在这里。”有人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