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封金(第3/4页)

唐隶被诘问地无言以对,席间众人都面面相觑,面色惶然。

谢映之淡若无物的目光掠过唐隶,“我在此奉劝诸位,魏将军为人刚正,平生最恨簧口利舌、玩弄辞章之徒,更不会收留沽名钓誉、空言误国之辈。”

“萧暥你……!”唐隶面如土色,嘴角抽搐。

谢映之似想起了什么,漫不经心道,“我若记得不错,唐先生早年工于艳丽辞风,善长钻营之道,以此入涵青堂为执笔,十多年来钻工雕虫之技,下笔千言而无一实策,如今你皓首穷经,年过不惑,仍不知自重自持,立于堂上鼓动唇舌混淆是非。”

“你……你……”唐隶羞愤交加,一时间眼珠翻白,直挺挺栽倒堂上,

谢映之漠然道:“纪夫子,有劳了。”

纪夫子上前,蹲下身翻开唐隶眼皮查看。

谢映之遂再不过问,端起杯盏静静抿了口茶。

郑绮道,“萧将军,不管唐先生做派如何,也比你年长二十余岁,你当堂将他气到昏厥,是否太过份了!”

谢映之淡漫道,“郑公言我过份,那么诸位对我群起而攻之,却不让他人为我辩解。难道就不过份?”

“……”郑绮喉咙一哽,无言以对。

谢映之说到这里,他几乎可以想象到,倘若今天站在这堂上的人是萧暥,会怎么办?将一口残血压在胸中么?

谢映之出身世家年少成名,从来都是为无数人仰慕。他今天第一次体会到了被众人孤立,饱受曲解又百口莫辩,那种深彻的孤独。

所以萧暥干脆就闭口不言了,大概还会不屑一顾的意思,但这不等于说别人用唇刀舌剑戳伤他,他就不会痛。谢映之几乎可以想象到,那人抱着他的小狐狸枕头,装作眼不见心不烦,躲起来他们就骂不到了,在没人的地方,默默舔舐他的伤口罢。

他洞彻世事的眸中,有种卫宛看不清的情绪。

容绪坐在暗处,手不知不觉握紧了玉狐狸,一不留神,力气使大了,指腹隐痛,展开一看竟抠刺出了血,他深吸了口气,看来小狐狸逼急了会咬人。

但他不甘心策划已久的策论就这样无疾而终,他手中的棋也没有出尽,看向郑绮江浔他们。

郑绮会意道,“萧将军说这些,不过就是替自己的所作所为争辩开脱罢?”

谢映之目光幽沉,“说得好。我确实要争辩。”

“撷芳阁之役,保大梁城数万百姓免于蚀火,锐士营战死一百二十六人,襄州之役,广原岭匪患永绝,流民得以安居,商贾得以畅行,锐士营伤亡千余将士……”

堂上已是一片鸦雀无声。唯有窗外萧疏风雨声,与他清冷的声音相和。

“为社稷而死的将士,在诸君口中,成了屠杀百姓的罪魁,成了勾结山匪的帮凶?” 他目光掠过堂上的众人,“我当然要争辩,只为从今往后,热血之士,血不白流。”

郑绮脸色苍白,无地自容般退入灯光晦暗处。

容绪知道,郑绮已经无话可答了。他于是看向江浔。

郑绮是朱璧居名士,说话有所顾忌,而江浔初生之犊,无可畏惧。

而且刚才在众人都跳出来针对萧暥的时候,江浔没有说话,他静静地在一边听着,眼中有莫测的光芒。

这种神情容绪很熟悉,江浔在酝酿什么。

容绪相信,江浔不会轻易地认输。

于是他侧目看了眼杨覆,杨覆立即会意:“还有人有话要说么?”

果然,江浔一拂衣袍站了起来, “杨太宰,学生还有话要说。”

杨覆迫不及待道,“但讲无妨。”

江浔不动声色回首看向他:“杨太宰,我记得你先前说,你们都没有接受过萧将军一针一线之利?你们确实受的不是一针一线之利。”

杨覆蓦然怔了怔:他什么意思?

容绪背后却隐约一寒,正想出言打断。就听江浔道:“若没有将军披荆斩棘,肩起这乱世的风雨,在座的诸位能在大梁城坐拥良田广厦安享富贵吗?这岂是一针一线之利?”

杨覆顿时失色,“你在说什么?”

江浔坦然,“我输了,今日输得心服口服。辜负贵人的期望了,黄金一百两,分文未取,全部封存,已经有车送到阁外。”

堂上已经陷入一片哗然,消息传出去,连阁外的百姓也群情激愤。

大雍朝极恨这种私相授予,暗中买卖交易。今日之事必然是士林几十年未见之丑闻。

花梨木箱被抬到堂前,江浔洒然上前,亲自开箱,顿时百两黄金将阁内映得辉煌璀璨。

涵青堂的廖原大声道:“是谁!?谁给你的金银?”

江浔看向杨覆等人,讽道,“百两黄金,都可以备置一营将士的铠甲兵刃,公等却用来行此下策,买通士子文人,攻击陷害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