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酒 +七夕番外(第3/5页)

然后拿起那张只剩下小一半的残稿,阴阳怪气着,“怎么瞧着有点眼熟?”

魏瑄不说话,倔强紧抿唇间的一抹苦涩。

画稿烧得只剩下了眉梢眼角那一缕残余的风流。

桓帝瞧不出什么,拿着手中的玉圭敲了敲魏瑄的额头,“朕整日里为江山社稷操碎了心,你脑子都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见魏瑄站得笔直,依旧不答话,桓帝心中颇为不快。

魏瑄已经跟他差不多高,尤其是那俊美深邃的五官,隐约提醒他魏瑄有个番妃妖孽的母亲。

桓帝觉得有些扎眼,“光长个子不长脑子!我问你,书抄得如何了?”

魏瑄道,“抄完了,正打算呈给皇兄看。”

厚厚的两本书,这才一天都不到,就抄完了?

桓帝不相信道,“朕看看。”

片刻后桓帝阴沉着脸,“既然你看完了,朕就考考你,君臣之道为何?”

魏瑄道,“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

桓帝面露不悦,“什么?”

魏瑄继续道,“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

桓帝尖刻地评论,“胡言乱语。”

“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

“混账!”桓帝把手中的书掷到魏瑄身上,“这是朕书中所写的吗?”

魏瑄也不躲,如实道,“不是。”

魏瑄过目不忘,但桓帝这书通篇的屁话。他实在不想说啊。

桓帝书中长篇大论写着君王是天子,是上天派来匡扶社稷的,是所有臣子的榜样,君王所说的话,臣该奉若神明,无条件执行,等等,核心内容是皇帝是神明是天子,不会犯错,皇帝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皇帝比你爹还要亲,就算皇帝让你死,那也是为了你好。你赶紧去找块石头。

桓帝阴阳怪气道,“好啊,看来抄一遍你还是记不住是吧,来人。”

接着几个宦官就抬着好几块石板放到了殿外的庭院里。

魏瑄心头一沉,预感到不妙。

桓帝把一把刻刀扔在案头,“既然让你抄写记不住,那么就刻上去罢,反正朕的著作也要刻碑立传,流传万世的。”

然后对身后的两名宦官道,“你们留在这里,监督晋王刻碑。”

桓帝走后,魏瑄看着整整五块硕大的石碑,只觉得窒息。这要刻到什么时候?

苍青咬着草茎,“魏瑄,那老皇帝什么毛病?他还没死,就急着刻墓碑?”

魏瑄没理他,拿起刻刀,看了眼身后那两个一眨不眨盯着他的宦官。

离开七夕的沐兰会只剩下不到八天了。

必须想个办法出去。

*** *** ***

在大梁,很多人都不知道怀远客栈是盛京商会名下的。因为他名义上的东家挂在淮安名士翟非。而且怀远楼客栈的风格上极为简淡,和盛京商会奢华金贵的风格相去甚远。

自从清凉观被查封以后,王戎来大梁都住在怀远楼。

傍晚,掌柜的带着一名衣衫华贵的先生进入客舍时。

王戎正在客舍里独自下棋,头也不抬道,“你总算肯来见我了。”

“我这几天忙于筹办尚元城的沐兰会,脱不开身。”容绪说着把幕篱扔到一边。

天气炎热,他掏出帕子抹了把额角,自顾自就去倒茶,“兄长来大梁住了也快五日了,是打算入朝为仕?”

王戎冷笑,“我这把年纪了,还跟刚入仕的毛孩子去争?你也不用赶我,我把事情办完就回去。”

容绪叹了口气,“兄长为何执迷不悟,眼下的局面就是最好的局面,萧暥允许王家在盛京不用入朝,允许王家的生意发展壮大。”

王戎脸色猛沉,扔下一枚棋子,“二弟的眼中就只有生意?你忘记了么,王氏的富贵牡丹曾经刻在大雍朝的庙堂之上!”

王戎对于这个庶弟,从心底里还是带着一丝鄙夷,庶子就是庶子,眼界只有芝麻米粒大,从骨子里就是个小商贩,做不了大事情。

容绪起身端了一杯茶,恭敬奉上。

王戎刚接过来,喝了口茶脸色稍缓。

就听容绪道,“兄长,茶满则溢,我以为王家现在的状态才刚刚好,我想为王家经营的是累世之业,王氏的富贵牡丹虽然不能盛开于朝堂之上,却能开遍九州岂不是更好?”

王戎重重把茶杯顿在了桌上,“那么萧暥已经拿下了襄州,二弟知道吗?”

容绪微微一怔,“襄州?萧暥去襄州了?”

王戎面目阴沉,冷哼了一声道,“萧暥这次是收拾了禄铮和朱优,夺了他们的地盘,下次就要轮到王家了,等他拿下西京时,二弟眼中仍旧是只有你几斤几两的生意罢!”

容绪凝眉一想,问道,“兄长这消息是哪里来的?”

王戎道:“西北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