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第2/6页)

温凉淡漠言道,“人皆自私,这本是常有之事。便是朝臣,皇上也不能期望所有人都能如同张伯行大人一般倔强,也不是所有人都如爷那般冷面以对。”

康熙帝微眯起眼睛,想来是不大希望这个局面。这九卿等人都是如此,想来也只能他亲自来做。江南自古是科举的重中之重,能人辈出,这里闹大了无法镇压下去,便如同张伯行所说,此风若长,大清律法何存?

“咦,温凉,你刚才提起了老四?”康熙帝仿佛才刚发现此事一般,揣度了两下,调侃着看着温凉。

温凉淡定地说道,“皇上难道能寻来一个比爷做事还冷硬的人吗?”

康熙帝想起胤禛在户部库银一事上的狠厉,虽下手很狠,可康熙帝却很是满意。前后来寻康熙帝的人不知几何,然这些人越是猛烈,康熙帝便心中更加抵触不满,若是这些心思能花在别处,想必惹来的事情会少上许多。

“那以温凉来看,老四来处理此事可否?”康熙帝捋了捋胡子,蓦然有了一个念头。

温凉平静地看了眼康熙帝,随后垂眉,“万岁爷不该来问某此事。”

康熙帝皱眉,“怎么就不成了?难道温凉还会徇私不成?”岂料温凉竟然镇定地点了点头,一脸平淡地说道,“那是自然,某可还在爷府上住着。”

康熙帝一时被温凉的话噎住,半晌又想起来温凉的情况,“朕明明此前便赏赐了宅院给你,为何还在胤禛府上住着?”

“某习惯了。”温凉道,他都住了这些年,不管在这里还是在其他的地方,看起来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要是继续这样的话,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

康熙帝摇头,他知道温凉并不在乎这个,这只是一种面子,然是世上大多数人都看重的。哪怕眼下温凉有官位在身,一日还在雍亲王府待着,一日身上便仍带着雍亲王府的标记。好在自从康熙帝公开了温凉的身份后,倒也没人敢在他面前说三道四。

“罢了,朕也不管你了。”康熙帝摆摆手,颇有种沧桑之感,随即又捏了捏温凉的肩膀,“既然如此,你便替老四把此事接下,可别再让朕失望了。”康熙帝的视线落在那地面上的奏折,显然是意有所指。

温凉蹙眉,“皇上应该颁布旨意,从某下手并非常态。”

康熙帝笑道,“自然该是如此,不过是你替胤禛惹来的事情,便由你同他解释才是。”

胤禛的确是没想到温凉入宫后,会给他带来这样一道旨意。宣布旨意的人是梁九功,然站在他身后的人是温凉。在梁九功离开后,温凉不得不同胤禛解释这件事情是如何落到胤禛头上。

胤禛闻言,露出笑意,“先生早便有所谋划?”

温凉淡声道,“不过是随口一提,皇上听进去罢了。”

胤禛的笑意更深,温凉可从来不做什么随意的事情,要说真的有什么东西是不经他理智而坐的事情,除非同当初温凉直率坦言心思一般,否则几乎不存在。

胤禛的笑容没给温凉带来什么困惑。温凉同胤禛两人单独相处的时候,胤禛从来都不吝啬笑意,温凉很喜欢胤禛嘴角勾起的模样,那很舒服。

事情从六部九卿手上悄无声息地过渡到胤禛手里,康熙帝没有明面责骂,在朝会上也并不提起,这反倒是让参与此事的官员更加喘喘不安。

皇上若是交给任何人都好,奈何这个人竟然是雍亲王!

这两次奔赴江南查案的几位尚书,有两位便是户部的满汉尚书,他们可还没有忘记此前雍亲王在整顿户部事宜的狠厉手段。他们都是在户部调整后又重新轮换过,体会过雍亲王油盐不进的肃穆,谁都不想再尝试一遍。

胤禛既接手此事,花费数日时间收集证据,理清案情,便复又在刑部大堂开审。彼时六部官员依旧在,雍亲王高坐堂上,底下是各科过往的记录以及存留被关押的嫌疑人。

胤禛听取各方意见,协同此前证人证据,以及顺藤摸瓜挖出来的罪证,当庭便判处了噶礼的罪责。胤禛的行事做派,百官皆是清楚,然便是再清楚,也没料到雍亲王是如此迅猛就判定了此事,让他们其中的种种手段都不能施展。九卿等的做法便是撇开疑点,胤禛偏从疑点入手,很快便逐个击破。

张鹏翮和穆和伦两人面色惨淡地对视一眼,眼下这事可算是毫无回旋的余地。他们自然是能继续往上抗争,然康熙帝派出雍亲王的做法已是明确,便是对眼下情况的极度不满。

势头已去,无法阻矣。

次日,康熙帝在当朝上听取胤禛的奏报,此案中最为关键的两处,一则噶礼,一则张伯行,两人的决议是最为重要。当康熙帝决定,噶礼革职听参,张伯行官复原职后,户部一脉的人面色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