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李建国》下部来了(第2/3页)

这一次上市的是文诚影视,不过上市地点变成了鹏城证券交易所。

上市当日,文诚影视股价大涨90%,市值达到了52亿人民币,市盈率13倍,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们的热烈追捧。

文诚影视的顺利上市让海晏终于在国文集团内部挺直了腰杆,至少在看到于东的时候有了自信。

市值差点归差点,但好歹也是上市公司了。

不过文诚上市,要说最高兴的,还要数国文集团的职工们。

去年文华影视在沪交所上市前,集团普惠职工,让大家可以以五折的价格内部认购股票,集团职工有不少人都买了股票,因此而发了一笔横财,可还有不少人思想保守,硬生生的错过了这么一个发财的机会,等到文华影视上市之后股价暴涨,这些人为此后悔不迭。

今年文诚影视再度上市,大家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这样的机会。

自认购通知发出之后,职工们热情认购股票,生怕落于人后。

文诚影视上市后的股价涨幅没有文华那么夸张,文华头上毕竟挂了个中国影视第一股的名头,不过超过300%的投资收益还是让国文集团职工们感到无比幸福。

一天时间,国文集团诞生了8位百万富翁,六十多人获得了六位数的收益,上千人收获了至少一年的工资收入。

集团要是年年都有公司上市该多好啊!

某些职工的这个念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

上市并非是一家公司发展的终点,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文华和文诚的上市直接带动了国文集团影视内容创作的大发展,文诚刚上市,效果还不太明显。

这一年多时间里,文华影视的产量对比上市之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上市后发行的8部电影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这些影片占据了国内电影行业年度总票房的半壁江山,也直接带动了整个票房大盘的上限,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同时,在电影周边产业这个领域上,文华影视几年的辛勤耕耘也开始逐渐有了收获,每一年的成绩对比前一年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原本百八十万的边角料升级成为了占据文华影视总营收15%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以时日,未来必然会带给文华丰硕的成果。

这段时间里,因着文诚影视的上市国文集团上下喜气洋洋。

《当代》编辑部内,编辑们审了一下午的稿子,临近下班了,又到了摸鱼时间,大家今天谈论的话题还是文诚影视的上市和股价。

去年文华影视上市,编辑部只有一半人认购了股票,等文华上市以后股价飞升,这帮人后悔的直拍大腿。

这回大家长记性了,认购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积极,聊天的时候少不了讨论一下手中的股票最后能赚多少钱。

不过大家高兴,却有人喜欢给他们添堵,之前劝大家认购股票的姚淑芝每每在这个时候都会火力全开,挖苦讽刺,无所不用其极。

“姚姐,我错了,你就别念叨了。”

这会儿大家刚聊起来,姚淑芝又旧话重提,对大家进行无差别攻击,杨新兰第一个告饶。

“早知道股票能涨那么多,我就是卖房子也得买啊。去年那一拨要是赶上了,现在就不用愁卖房子的事了。”

“你可行了吧,又不是没房子住。”姚淑芝说道。

杨新兰抱怨道:“家属楼哪儿都好,就是学区这一点,真不行。要不然我们夫妻俩何苦这么愁?”

话题聊着聊着就歪了,从股票变成了房子。

有人把主意打到了国文集团正在建设的总部大厦上面,“欸,你们说以后集团的住宅建好了之后,咱们还能分房子吗?”

东三环边上的地块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规划的建筑面积达到了60万平方米,一共分为三期,除了一期是三栋写字楼之外,剩下两期当中都有数量众多的住宅楼。

“你可够贪心的,才分完几年房子啊!”

“可我听说,那些后进集团的那些职工以后都能分到集团的住宅楼。”

“你也说了,他们是后进来的。家属楼那点房子这两年早分没了,人家来了单位,总得有住处吧?

我听说的意思是以后那些开发出来的住宅会以折扣价卖给后来的职工,但肯定不会像咱们当年那样那么便宜了。”

在场的编辑都是国文社的老员工,聊起当年JZ建家属楼时的价格,大家都有些感慨,三四百块一平的价格确实便宜。

这几年,燕京的房价一年一个变化,市内的几个区房价已经普遍达到了4000块,若是要买新建的商品楼,价格还得涨个一半。

相比现在承受着高房价的年轻人们,大家要幸福多了。

正在众人聊的火热的时候,贺启智一脸喜气的走进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