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年度收视冠军(第2/3页)

“别不知足了。你当拍电视剧是贩大烟啊?投资120万,收益150万,还想咋滴?《三国演义》还投资1.7亿呢,光我们央视拿出去的就7900万人民币,本儿都回不来!”

魏人不解,“不是说海外版权卖的不错吗?”

“卖不上多少钱。泥轰、东南亚、香江、湾岛,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地方。泥轰那边我们使了个大劲,跟人家要1万米刀一集,你核算一下,才多少钱?所有的海外版权加起来,也就一千来万。”

海晏却笑着说道:“任导,您还没算央视这段时间的广告收入呢。”

“废话嘛,要是没有广告收入,央视能投这么多钱吗?”

魏人道:“还是央视好,怎么算都是稳赚不赔。我们就不行了,质量不行,收视率不好,电视剧可就卖不上价了。”

任豪豪爽的笑了起来,“那就拍点好电视剧不就行了嘛!”

“说的没错!”海晏支持道。

“诶,这回我们能分红了吧?”魏人又问道。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盯着海晏。

海晏现在是文诚的负责人,《警察本色》的版权销售是他在负责。

“林老师都说了,肯定能分啊!”

魏人扒拉着指头算了算,电视剧盈利50%以上才算分红,也就是要收回180万的账款才有分红。等卖完这一波版权,这样一算他们这个主创团队应该能分个6、7万。

主创团队可不光是他们仨人,平均下来,每人1万块钱应该有了。

“今年能过个肥年了!”魏人脸上满是笑容,“要是以后每一部电视剧都能保证这个盈利水平就好了。”

海晏鄙夷道:“瞧你这点出息?一部戏分一万你就知足了?”

“我比不上你这个总经理眼界高啊!”

“放心吧。第一部电视剧,我们已经打响了名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应该也不会差。”

魏人又问道:“那部《花季雨季》你弄的怎么样了?”

“导演找了保刚,他正跟编剧弄剧本呢,毓秀没经验,找了王海鸰。”

“赵保刚啊?林老师真放心把这部戏交给他?”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林老师一贯的风格,再说保刚现在也不差,《过把瘾》那么火。”

魏人艳羡的说道:“这部戏的规格也不低啊!”

《花季雨季》电视剧的投资预算已经确定,300万,30集的长度,平均一集成本10万,对于一部讲述青春校园题材的电视剧来说,这个成本已经非常高了。

后世《花季雨季》电影、电视剧都改编过,电影的名气要大一些,电视剧的集数很短,只有11集。

电视剧的篇幅太短,播放时间就短,在这个资讯还没那么发达的年代,会直接影响所造成的反响效果。

《警察本色》就是个例子,尽管收视率很高,但因为篇幅太短,还没来得及在媒体上和观众间形成强大的口碑和讨论,电视剧就结束了,对比很多长篇电视剧所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广泛影响力,确实差了很多。

所以国文社搞《花季雨季》的电视剧,第一件事就是拉长电视剧的长度,不是灌水,而是丰富剧情。

“那是。毕竟是布老虎丛书,现在销量都马上300万册了,这几年除了有数的几本小说,没有比这本小说销量更高的了。

最关键是这部小说的内容还是适合电视剧改编,我看了一下,布老虎丛书里面其实适合影视改编的小说并不多。

国文社把《花季雨季》选作第一部电视剧改编作品,规格当然不能低。

就说演员,林老师的要求就不低。《花季雨季》讲的是学生的事,演员年龄肯定不能太大,最近我跑燕京这几个影视院校,腿都溜细了。”

魏人听着来了兴趣,“那挑着合适的人了吗?”

海晏摇了摇头,“不太行。都是大学生了,长相太成熟,完全没有高中生的稚嫩和青涩。”

“那怎么办?”

海晏口中吐出两个字:“海选!”

“海选?”魏人听到这个词一脸茫然,“什么意思?”

“前两天因为演员这事我去找了林老师,我说这帮影视院校的大学生不行啊,都太成熟了,根本不符合小说人物。林老师好像早就有预料,直接说:那就海选演员。

刚开始我也没明白,他一解释,我才弄明白。就是在媒体上广而告之,说我们《花季雨季》要招演员,把条件都列好,有兴趣的、符合条件的就可以联系我们。”

任豪说道:“有点像王导给《红楼梦》《三国演义》找演员。”

海晏道:“还不太一样。大部分的演员王导也是在专业团体里找,只有个别条件出众的才不做专业背景要求。林老师的意思是不做专业背景的限制,只要形象气质符合就行,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海选。”